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在肺筛查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对比120kV固定管电压扫描,评估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联合SAFIRE技术对胸部平扫CT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胸部CT检查的200例受检者(年龄范围为40-75岁,平均年龄52.93±7.44岁)。将受检者随机分为2组并设置2组扫描方案。实验组(100例):采用CARE kV技术,并分别应用SAFIRE(重建等级选3)、FBP重建技术进行重建。设置参考管电压/毫安秒为100kV/60m As;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120KV固定管电压扫描,设置有效毫安秒为40m As,重建方法与实验组相同。记录每位受检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其有效剂量(ED)。测量并比较不同扫描条件联合不同重建方法在肺窗下主动脉根部层面CT值及其标准差(SD)、信噪比(SNR)的差异。由两名影像科医师采用5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受检者平均体重(平均值±标准差)及体重指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68.24±11.07 vs 67.78±10.86 Kg;23.75±2.82 vs 23.62±2.96;P均>0.05)。实验组CTDIvol为(1.70±0.16)m Gy,DLP为(59.07±9.40)m Gy/cm,ED为(0.84±0.13)m Sv,对照组CTDIvol为(2.17±0.32)m Gy,DLP为(73.67±10.54)m Gy/cm,ED为(1.03±0.15)m Sv,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实验组中SAFIRE组较FBP组图像噪声下降,信噪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D,6.38±1.75 vs 7.05±2.14;SNR,6.96±1.21 vs 5.25±1.37;P值均<0.05);对照组中SAFIRE组较FBP组图像信噪比也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R,7.20±1.12 vs5.96±1.27;P值<0.05)。两组图像都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整体图像质量经两位医生主观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87)。结论: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结合SAFIRE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第二部分血管集束征在磨玻璃密度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目的:评价血管集束征在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5-20mm的136个磨玻璃密度肺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动态增强CT表现,包括良性结节20个及恶性结节116个(浸润前病变PL32个,微浸润腺癌MIA31个,浸润性腺癌IAC53个)。所有患者均在双源CT上行胸部增强CT扫描。观察、比较SPN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将血管集束征分为两型:I型,肺动脉异常;II型,肺静脉异常。用卡方检验或者确切概率法比较I、II型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结节及不同浸润程度结节中的差异。结果: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上,SPN中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为53.68%(73/136),恶性结节高于良性结节(57.76%[67/116]vs 30.00%[6/20],P=0.021)。I型在良、恶性结节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0.00%[2/20]vs 13.79%[16/116],P=0.644)。在恶性结节不同病理亚型中,I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L 12.50%[4/32],MIA 25.81%[8/31],IAC7.55%[4/53],P=0.062)。II型在恶性结节中发生率高于良性结节(43.97%[51/116]vs20.00%[4/20],P=0.044]。且随着病变级别的增加,II型发生率增高(PL21.88%[7/32]、MIA 25.81%[8/31]、IAC67.92%[36/53],P<0.001),在IAC中发生率最高。在II型中,IAC与PL、MIA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而在PL与MIA间无统计学差异(P=0.714)。结论: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当磨玻璃结节为浸润性腺癌时出现血管集束征的几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