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及探讨本技术在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节约跟骨骨折治疗费用方面的优势。
方法:本组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人共206例,均进行手术切开复位,使用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手术切口为跗骨窦切口,一般长约8-12cm。术中复位内固定遵循的原则是:先外形,后关节;先内侧,后外侧;边复位,边固定;移位骨折块向未移位骨折块靠近固定,未复位的骨折块向已复位的骨折块靠近固定。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及中药口服,观察病人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并随访病人长期的功能恢复情况,记录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和Creighton-Nebraska 跟骨骨折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计算优良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根据卡方检验推断不同的Sanders类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统计检验的显著水平都设定为P≤0.05。
结果:本组206例病人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3例病人出现切口3周后愈合拆线,其余病人均未出现术后常见的切口问题,如切口感染、切口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跟骨外侧皮瓣坏死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的各型术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分别为:SandersⅡ89.5%,SandersⅢ84.0%,SandersⅣ61.1%,总优良率82.0%;Creighton-Nebraska 跟骨骨折评分标准的各型优良率分别为:SandersⅡ88.2%,SandersⅢ81.9%,SandersⅣ58.3%,总优良率80.1%。两种评分标准下的统计推断结果均为:SandersⅡ优良率与SandersⅢ优良率的比较P>0.05,SandersⅣ优良率与SandersⅢ优良率的比较P≤0.05,SandersⅣ优良率与SandersⅡ优良率的比较P≤0.05。
结论: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明显,减少了常规手术治疗后的早期并发症,并且大大节省了跟骨骨折治疗的费用。
本组病人使用多组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证实:SandersⅡ和SandersⅢ的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没有统计学的差异,SandersⅡ和SandersⅣ的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及SandersⅢ和SandersⅣ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存在统计学的差异,即SandersⅡ和SandersⅢ的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Sanders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