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辽宁省气象局整编的49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09年共计50a的逐日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根据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临界值,提取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旱涝灾害和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另外根据辽宁省各地市主要粮食生产布局,选取了10个地市和全省的水稻单产资料和11个地市和全省的玉米单产资料,资料的时间序列为1971~2008年共计38a。利用产量灾损风险评估的方法,对辽宁省玉米和水稻的产量灾损风险做出综合分析评估。并利用基于残差周期修正的GM(1,1)模型对辽宁省未来几年的粮食单产做出预测,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辽宁省旱灾呈发生次数增多、强度加重的趋势,而涝灾自1995年以后,全省未出现大的洪涝灾害,总体呈减少减轻的发生趋势。辽宁省受到干旱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辽宁省的西部,其次是西北部和大连南部地区,受干旱威胁较小的地区在辽宁省的东北部。受洪涝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在辽宁省的东部及南部地区,受洪涝威胁最小的地区在辽宁省的西部。 近50a,辽宁省低温冷害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段是1970和1980年代,1990年代以后明显减少。严重的冷害主要发生在抚顺和朝阳西部地区,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一般冷害在全省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地域分布特征不是很明显,总体看,南部地区稍多一些。 2辽宁省粮食产量灾损风险评估 从产量灾损风险分析的角度构建了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经评估后认为,辽宁大部都是玉米生产的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朝阳和锦州地区,大连、鞍山和葫芦岛为中风险区。水稻生产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盘锦、营口地区,高风险区位于辽宁北部的铁岭、抚顺及辽西的锦州地区,其余地区为中风险区。但从全省平均状况来看,玉米生产的风险要高于水稻。 影响全省玉米风险类型区域分布的主要灾害因子是干旱,其次是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威胁最大的灾害因子是低温冷害。洪涝灾害无论是对玉米还是对水稻风险类型的区域分布,关系都不是很密切。 3辽宁省粮食单产预测及粮食生产对策 根据产量序列波动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对传统的GM(1,1)模型做了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基于残差周期修正的GM(1,1)模型,使其更加适宜于粮食单产的预测。预测及检验结果如下:截止到2015年,辽宁省的水稻单产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前后有小幅度的下降;模型精度为一级。玉米单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2009年较2008年是减产的,模型精度为二级。经检验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较高,但在大灾之年及其次年的产量预测精度较低。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辽宁省粮食生产的现状,要实现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主动防灾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