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这其中就包涵有马克思关于农业和职业教育的相关论述。这是深藏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马克思留给后继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丰厚遗产。系统地整理与发掘马克思这方面的有关论述和原理,将其运用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这无疑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遭遇过某些困难与挫折。建国初期,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从建国以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其间又曾经历过1958-1960年的“大跃进”和1966-1976年的“文革”的挫折,但是凭借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仍然从小到大和从无到有,为当时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府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视,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也趁势而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深刻的转变,农业现代化方式不断提高,社会对三农应用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有增无减。而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监管监督机构冗余、发展资金缺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充分、教育体系不完善和教学思想不适应等多项问题,造成培养出的农业技能人才不适应市场需要,在不能有效的为农业发展输送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众多的理论研究者也曾从多个层面进行过研究。本文则尝试对马克思的有关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若干对策建议。马克思关于职业教育问题的相关论述和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是马克思关于教育问题和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关论述。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为出发点和依据,通过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多重作用:首先,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平均必要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这就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其次,工人随着产业的变动和资本积累时而被吸收、时而被排挤,这就对工人的职业的变动和多方面的劳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再次,机器的使用使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扩大到妇女和儿童,这就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早期结合,提供了需要和可能。但是这一切又都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决定了资本家阶级在压迫与剥削劳动者的过程中,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是置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教育和发展于不顾。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条件下,才能够更好地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这就为当前为什么要利用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中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解读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职业教育以及德育、体育和智育相结合的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对于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我国提出走一条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条道路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模式,也不同于我国传统发展的老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社会对高素质农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亦更显迫切,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必须适应这种需要。因此,要以马克思职业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处理好政府引领和市场导向的关系。最后,各农业职业学院,必须以学校自身建设为基础,增强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