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各地先后开展了以土地等生产资料为中心的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藏族聚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在藏区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历史上的拉卜楞地区主要指拉卜楞寺管辖的政教区域,涉及甘青川等广大藏区,拉卜楞寺曾对这些地区实行了长达二百多年的政教合一统治。因此上,拉卜楞地区的民主改革,是甘南藏区乃至安多藏区的重点和主要方面。目前,专门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档案第一手资料,试图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并做出初步的研究探索。民主改革前,拉卜楞地区的国民党匪特猖獗、鸦片种植泛滥、部分土官头人及一些宗教寺院之间互不相属,社会状况十分复杂。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实际,制定了“慎重、稳进”的方针政策,为包括拉卜楞地区在内的各民族地区的一切工作定下了基调。1949年9月,拉卜楞地区和平解放。从1952年在麻当乡开展土地改革,建立拉卜楞地区第一个农业互助组,甘南州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到社会其它方面的改革,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前后历时近10年之久。改革首先在农区开始,然后依次向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牧区、宗教寺院、牧区头人制度深入。1958年底,随着反封建斗争的结束和人民公社的建立,拉卜楞地区的民主改革基本完成,1962年的牧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巩固了民主改革的成效。拉卜楞地区的民主改革,结束了这一地区长达二百多年的封建政教合一统治,完成了推翻封建剥削压迫,废除极少数人特权,建立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农牧民分得了土地、牲畜,生产生活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宗教自由政策,社会各项事业焕发出新机,这在拉卜楞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