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地质甲烷排放对野火及地表变形影响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冰冻圈构成一个巨大的气候敏感碳储层,不仅以多年冻土土壤碳的形式存在,而且还以甲烷储集层的形式存在于多年冻土及冰盖之下。气候变化威胁着这个庞大的碳库,地球冰冻圈平均每年以8.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缩减。多达80%的北方森林区域位于多年冻土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火灾每年至少破坏1%的森林面积,且火灾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另外,位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地区及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剧烈,引发了较多的泥石流、滑坡、地面不均匀沉降及热融湖等地质变化。多年冻土融水及储存气体(由于钻探发现在多年冻土气体中甲烷气体占比较高,所以本论文以甲烷气体研究为主)的运移并积累引起孔隙压力变化可能是上述地质变化逐渐增加的重要影响原因。为了探究中国东北多年冻土退化特性,甲烷排放机制及其对野火和地表变形的影响,本论文选取位于中国东北北部的孙吴-嘉荫盆地(向北与俄罗斯境内的布列亚-结雅盆地连为一体)边缘小兴安岭地区的北安至黑河高速公路K153-K183路段路域多年冻土沼泽地带为研究区,地理位置在127°17ˊ31?—127°21ˊ24?E和49°30ˊ57?—49°41ˊ50?N之间,此区域属中国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南部边缘地带。在研究区布设甲烷浓度传感器、大气温度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大气电场仪及土壤温度传感器等监测设备,长期监测相关数据变化。采用高密度电法(HDR)、探地雷达(GPR)、现场钻探及Modis遥感数据等方法,对研究区冻土分布、冻土退化特征、地表甲烷浓度变化特征及地质状况进行勘察,并结合哨兵2号(SENTINEL-2 L1C)遥感影像、无人机拍摄照片和三维影像重构,分析了相关地质环境变化;借助搭载于Aqua卫星上的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遥感数据,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近地面对流层大气甲烷浓度时空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多孔介质气体运移模型对甲烷气体运移机理进行仿真分析;基于遥感数据Landsat TM和Sentinel-2遥感影像分析了多年冻土区甲烷气体排放与野火的相关性,通过室内气固摩擦电荷移动试验,验证了气体与固体土颗粒摩擦导致土体电位差异现象,并结合现场大气电场仪数据分析揭示研究区季节性野火发生机制;在研究区现场滑坡区域及不均匀沉降区域进行现场勘探并布设位移计及沉降仪,借助附近的孙吴国家气象站数据,并通过室内三轴剪切试验及高压甲烷气体(甲烷水合物分解)对土体破坏试验,分析了区域地表变形(山体滑坡和地面不均匀沉降等)影响机理;进一步利用双强度折减理论、考虑甲烷气体影响的水热气及变形耦合理论及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理论建立多年冻土退化区冻土融水及气体运移对上覆层破坏模型并开展相应仿真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自2004年开始,小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正在快速退化,其退化表现为冻土层下限逐渐上升,上限逐渐下降,且下限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上限下降幅度。(2)中国东北地区近地面对流层CH4浓度增长率随季节变化不尽相同,整体上看春季CH4浓度平均增长率最大(6.120ppbv/a,600h Pa),秋季和冬季CH4浓度平均增长率次之(5.830ppbv/a,600h Pa)和(5.470ppbv/a,600h Pa),夏季CH4浓度平均增长率最低(4.030ppbv/a,600hpa),而多年冻土退化区产生甲烷气体是东北地区对流层中甲烷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微生物作用、湿地地下水输送的甲烷、储存在冻结层内的地质甲烷(亚稳态甲烷水合物,稳态甲烷水合物及地下深处或煤层产生的产热甲烷)等。(3)依据研究区冻融情况,每年甲烷气体的释放主要分三个阶段,甲烷气体释放第一阶段是春季高浓度短期排放阶段(3-5月春季冻融,释放周期为5天左右,地表浓度超过1000ppm),甲烷气体释放第二阶段是夏季较高浓度长期稳定排放阶段(6-8月夏季地表不冻,释放周期为2月以上持续排放,地表浓度可达453ppm),甲烷气体释放第三阶段是秋季较高浓度短期排放阶段(9-11月秋季融冻,释放周期为3天左右,地表浓度可达326ppm)。(4)除了雷击火和人为火灾之外,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沼泽区域在每年春季均会出现野火,而此部分野火燃烧发生区域多集中在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的低洼沼泽区域,而不是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区域,而多年冻土沼泽释放的甲烷气体是此部分野火的影响因素,其春季两者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沼泽区域释放的甲烷气体及水气交换引起的不断地近地面空气放电及地表逐渐积累的静电现象将会引燃地表空气中的甲烷气体及植物残体,进一步增加寒区火灾的发生概率。而由于地表高浓度甲烷气体的存在,当雷击和人为火点接触地面后,将更可能被引燃发生野火。另外,当甲烷气体与气溶胶(如灰尘、海盐、硫酸盐和黑碳等大气颗粒)结合时,甲烷的变暖潜力更大,所以由于气溶胶的存在将会进一步提高甲烷气体对大气升温的影响,进而增加野火的发生。(5)随着小兴安岭多年冻土逐渐退化,多年冻土层内部储存的地质甲烷及水分逐渐向地表运移并在地表积累形成局部高孔隙压力,形成类似锅盖效应的状态,而高孔隙压力及增加的渗透率可以导致沉积物有效应力、摩擦强度及内聚力降低的减少,土体结构被破坏,进而导致地表变形形成类似滑坡、地面不均匀沉降及地面突起等,其中当水-气影响折减系数由1.0下降到0.72后,坡体的稳定系数从1.16下降到0.94;而当水合物分解形成气体压力从0.11增加到2.14后,土体破坏半径由1.62增加到2.52。
其他文献
木材剩余物和废弃物的高效转化和功能化利用一直是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纤维素作为木材三大组分中含量最高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分子结构规整、表面官能团丰富、多级尺度等诸多优点。因此开发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可大规模生产的纤维素基催化材料,对其转化途径、构效关系和功能用途开展研究是本论文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天然丰富可再生的木质纤维为原料,在纤维素的多级尺度上加以调控来实现高性能催化材料的制
学位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林产品,维护生物多样性,而且在调节气候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化异常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森林生态安全,制约了经济社
学位
生物酶催化法处理环境水污染物是绿色高效的污染控制方法,逐渐成为未来解决环境水污染问题的发展方向之一。漆酶能够催化酚类、芳香胺类及芳香羧酸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又不产生有毒副产物,使其在木质素降解、印染废水脱色、环境修复等领域有着极大应用潜力,但是漆酶制剂的高成本、低稳定性和难以回收利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提高漆酶稳定性、重复使用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中载体材料
学位
木质素作为丰富的天然芳香聚合物,可再生可生物降解,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工业废弃物,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论文以木质素的光学性质以及光热性质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其独有的化学结构特点,制备了光转换薄膜、光管理薄膜以及光热转换薄膜,并分别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热焊接领域中。开展木质素发光与光热性质研究,有利于推动木质素在光致发光与光热转换领域中
学位
相对于金属量子点,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水溶性好、光稳定性高、毒性低、易于功能化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研究以生物质分子为原料,采用水/溶剂热炭化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光学性质可调的功能化改性CDs。优化了CDs的光学性能,实现了高荧光量子产率、多色发光、固态及磷光发射,深入研究了相应发光机制。以CDs为功能组分,制备了系列新型光学复合材料,揭示了复合物各个组分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
学位
木材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林业资源之一,其主要组分纤维素经提取、分散,可得到具有低碳环保、可循环再生、高长径比、富含亲水活性基团等优异性能的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当下,以CNF为基体的凝胶材料多存在交联度低、力学强度差、功能性单一等缺点。另一方面,由各种木质基生物质制得的碳点,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低生物毒性和优异性能,使其可广泛应用于传感、生物成像、光催化和电化学储能等领域,但也存在难以回收,
学位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绿色、低毒、可持续、可生物降解等特点。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纤维素的重要衍生物具有水溶性好、化学反应活性高、成膜性佳、可以与高价金属离子螯合等特性。CMC的固态簇发光性质说明其具有优异的光电子转移能力,可以将其转化为多种性能可控的光响应材料。与其他控制手段相比,光调控具有时空可控、非直接侵入、低生物毒性等优势,可以实现对羧甲基纤维素材料的精准可控构筑
学位
橡胶海绵材料,因其低密度、可压缩和可回弹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多功能橡胶海绵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单一的高弹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新一代功能橡胶海绵的需求,所以具有多功能特性的橡胶海绵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受胶乳海绵成型工艺的限制,现有的胶乳发泡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和制备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功能性橡胶海绵,因此开发一种适合各类填料填充且操作简单、绿色可持续、工艺
学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和消费国,但目前人造板生产仍以甲醛系胶黏剂为主。国家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十四五规划目标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布局,对无醛人造板和无醛木材胶黏剂均提出了重大需求。当前用于无醛人造板生产的胶黏剂主要是大豆蛋白基胶黏剂和异氰酸酯基胶黏剂,前者是以榨油豆粕粉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基胶黏剂,但其胶合强度、耐水性能、抗霉变性能等不够理想,应用范围较窄;后者则存在成本高、活性大、生产技术
学位
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天然次生林占比达一半以上,这归因于人类早期的盲目采伐。次生林因林分环境较差、生产力低下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其碳汇功能。天然次生林通过合理的抚育间伐可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固碳能力。因此,黑龙江省次生林抚育间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实测树种和土壤碳含量为基础,研究抚育间伐强度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天然次生林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并建立树种碳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