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确定和合理的功能分区,是成功高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域广阔,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集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对全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三江源区域内虽然已建立了大面积的保护区,且在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在保护区建设初期受当时认识及规划水平限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及合理程度有所欠缺。本研究针对此现象对现有保护区进行了评估,并重新在研究区内进行保护优先性分析和功能区划。首先在系统保护规划(SCP)框架下,根据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三江源区域内各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值,确定了研究区域内的保护优先区;而后,根据不可替代性分析了已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率并确定了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优先区分布及保护空缺;最后,将不可替代性指数与人类活动干扰指数结合,建立划分不同值域与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对优先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并对比了现有功能区划与新功能区划的贡献率。本研究主要结论:1.现有保护区涵盖了本研究确定的所有保护对象,已经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量的80.00%;不可替代性高的区域与现有保护区核心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其贡献率达到61.20%,核心区+缓冲区贡献率为77.57%,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总贡献率达到92.45%;三江源地区7大区域内核心区间的互补性较高,说明核心区区域的划分较为合理,主要保护对象类型区分较为明显。2.空缺分析显示:在现有保护区体系下,还有8.80%的保护目标没有实现,未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保护对象总数的20%,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唐古拉湖泊、冰川雪山及高寒草甸区(GAP1)、约改——巴干高寒草原区(GAP2)、泽库——河南高寒灌丛草甸区(GAP3)与拉秀森林灌丛区(GAP4)四个区域。3.在保护区总面积未增加条件下,基于不可替代性的新功能区划较原功能区划的保护贡献率及保护效率有显著提高,核心区保护贡献率由61.20%增长到71.21%,新核心区+缓冲区总贡献率由77.57%增长到92.45%,保护区整体贡献率由91.20%增长到95.40%。4.从保护对象被保护情况看,新功能区划与原功能区划均能完全涵盖所有保护对象,但新功能区所包含的满足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明显增多,原功能区核心区,核心区+缓冲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完全实现目标的保护对象分别占27.50%,47.50%和80%;新功能区分别为32.50%,77.50%和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