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地的成长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组织现象,包含着发展引入、加速成长、走向成熟到最终衰退的生命过程,因此如何测定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及历史演进过程,对旅游地的创新和系统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演化理论是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旅游地发展演化的规律,是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方式,发展速度十分之快,截至2018年,滨海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078亿元,同比增长8.3%。但相比国外,我国滨海旅游开发时间相对较晚,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旅游地研究时间序列较短,对旅游发展的阶段定位模糊。因此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我国滨海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10个滨海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景区的阶段演化特征和基于脉冲响应分析影响景区演化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对10个景区1998-2016年的游客量进行拟合,结合Butler理论,对各景区的发展阶段进行定量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资源类型的景区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我国滨海型景区生命周期演化特征。其次利用脉冲响应函数,通过游客量对景区经济发展要素进行冲击,在结合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结果,提出影响滨海型景区演化的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研究发现:(1)10个景区中有7个符合Butler理论的“S”型发展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将其划分为成熟型、稳定型和发展型。旅顺口、兴城海滨、崂山规律性不强则划分为波动型。具有“S”型特征的景区已走过了探索阶段和参与阶段,除嵊泗列岛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其余景区均处于巩固或成熟阶段。(2)与Butler理论相比,我国滨海型景区具有游客量增幅较快,发展迅速等特点。虽然极个别景区游客量受环境容量的限制出现停滞特征,但经济效益仍在增强。总体来看,我国滨海型景区即使进入生命周期第五阶段,但不具有停滞的主要特征,因此我们将此阶段称为成熟阶段。(3)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景区生命周期逐次经历各阶段时,游客消费水平、景区多元化的经营结构相比游客数量的增长,对景区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因此景区的发展正在实现由单纯的依赖游客量的增加转变为自身质的提高。(4)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旅游资源、市场范围与需求、经营收入结构是影响滨海景区生命周期演化的重要因素,并从三大方面提出滨海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