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游憩带太平峪段景观生态问题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安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秦岭北麓地区因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资源,成为西安乃至陕西地区的游憩热点地带。同时,随着西安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南北扩张也对秦岭北麓的生态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为了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应用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发秦岭北麓旅游资源,本文选取在秦岭北麓旅游开发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横贯山城交界生态敏感地带的秦岭北麓环山公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周边区域和环境要素的生态影响,并寻求解决其所造成生态问题的相关对策。在此基础上,在对研究对象所在区域进行现场调研及基础研究后明确: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是连通秦岭北麓地区主要游憩资源的重要廊道;是整个片区旅游开发的核心主轴;是西安城镇建设地区与秦岭北麓自然保护区的一条边界线,其本身不仅仅是起到交通衔接作用的区域通道,更是展示秦岭地域资源与文化的窗口。由此,本文研究的核心议题是——作为秦岭北麓旅游区内重要的交通和游憩廊道,环山公路游憩带的运营建设对区域尺度的景观生态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作为横贯山城交界生态敏感地区的大型人工建设工程,引发了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怎样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何种生态问题?如何运用生态化的理念与设计手法在秦岭北麓区域进行游憩开发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人工廊道建设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并营造凸显地域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廊道景观,使秦岭北麓山前平原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能够相互协调,共同可持续发展。论文对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游憩带的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环山公路的相关背景,通过对秦岭与西安城市发展关系的分析,明确秦岭北麓地区对西安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后根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环山公路建设与两侧旅游开发的历史过程,作为后文对策研究的背景依据。在第二部分,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环山公路游憩带对区域景观生态的影响。具体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所在的太平峪片区内景观过程与景观格局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环山公路的建设运营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和所造成的生态问题;第三部分,从中观、微观视角进行研究,结合环山公路游憩带太平峪段内的环山公路工程建设与景观现状,分析公路工程本身和内部绿化系统对周边生态环境要素所造成的具体的生态影响。最后,依据研究内容,对太平峪片区提出系统化的生态问题解决策略。即植入绿道游憩网络的方法,宏观层面上依托生态绿道网络的建设,连接游憩景区、建立生态廊道和缓冲带,划分生态保护与游憩开发功能区;在中观层面上提出符合生态和游憩原则的绿道选线模式和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宽度;微观层面上提出绿道内部生境营造手法和特色廊道景观界面的设计策略。对应现状环山公路游憩带对宏观区域—中微观段落生态的生态影响的结构顺序,针对性的提出宏观结构到具体要素空间的生态问题解决方案,对秦岭北麓环山公路游憩带后续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在日光温室中,对刺五加组培苗进行移栽炼苗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照射4天,打开瓶口并敷上一层纱布后,再经3天充分的炼苗可以提高成活率;组培苗移栽的适宜时期为11月一翌年3月;
在全光喷雾的条件下,采用随机试验法研究两种常用生根促进剂及插穗木质化程度的对中山柏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中山柏扦插以生根促进剂吲哚丁酸:荼乙酸=1∶1配合半木质
目的研究用15L转瓶培养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细胞)生产纯化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苗的工艺,提高乙脑疫苗的质量。方法用15L转瓶培养Vero细胞和扩增乙脑病毒,病毒经过灭活、浓缩、硫酸
采用柳树枝桠材制得的片状刨花制备木质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预设密度以及石蜡添加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设密度对静曲强度和静曲弹性模
对彰武沙地4种典型立地条件下,6年生人工刺榆围栏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沙地、丘间低地和固定沙丘下部,刺榆的生长比较稳定,造林保存率均在80%以
目的银屑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为当前国内外皮肤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措施,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了独
以香花槐的新鲜花粉为试材,采用培养基法和染色法测定香花槐花粉的生命力。试验表明:香花槐花粉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