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担任周恩来政治秘书的吴奚如,他一生的战斗经历非常丰富。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吴奚如,曾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等重要战役,历经了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延安整风、“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他还担任过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共湖北省军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军委委员兼秘书、左联大众化工作委员会主席、负责鲁迅与中共中央特科联系的特派员、张学良将军的秘密政团组织抗日同志会的机关报——《文化周报》的主编、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副主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新四军第3支队及江北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位。吴奚如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家,更是七月派早期的代表性作家。始终奔波于文武两个战场的吴奚如,以其丰富的革命经历、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刻画的艺术特长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留下了一幅幅动人的篇章。吴奚如曾先后在《文学丛报》、《现实文学》、《小说月报》、《七月》、《海燕》、《夜莺》、《解放日报》、《解放周报》、《文艺阵地》、《文艺问题》等报刊上发表了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多篇作品。吴奚如不仅出版了小说集:《小巫集》、《叶伯》、《忏悔》、《卑贱者底灵魂》、《汾河上》、《未了的旅程》、《吴奚如小说集》等,还出版了散文集《在塘沽》和报告文学集《阳明堡底火战》。然而,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着出众表现的吴奚如,却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其人其文一直都沉寂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断和重视。当我们纵观吴奚如的一生,不难发现吴奚如的文学创作与他的革命经历是分不开的。从上海的左联时期,到抗战的延安时期,再到新时代的东北、武汉时期,这不仅是吴奚如个人政治生涯的几大分水岭,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分水岭。而当我们比较吴奚如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小说作品时,不难发现其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笔者针对这一现象,以评传的方式,在叙写吴奚如生平经历的同时,将吴奚如的小说创作也划分为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和新时期这三个阶段来研究,并注重探讨吴奚如各个不同时期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吴奚如左联时期的创作,始终贯穿着对人性启蒙的关照,给读者呈现了动荡社会中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艺术手法上呈现出浓烈的主观抒情特色、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对复杂性格的深入刻画等特点。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吴奚如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来到了延安。延安时期不仅是吴奚如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同时也使他的小说创作倾向发生了改变。吴奚如不再纠结于对“被精神奴役”者的同情和启蒙,而是开始将对人民的启蒙呼喊,转化为对国家、对民族在战争与革命的煎熬下的深切关注。反映抗战生活,反映抗战期间各色民众的思想感情,激发民族的生机与活力,为国家和民族在苦难中寻找涅槃重生的契机,成为了吴奚如延安时期创作的主要目的。这一时期,吴奚如在作品中注重描写人物在长期战争煎熬下所发生的心理变化,将人民在革命和战争中各种矛盾纠结的心理状态完整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这种突入人物真实内心的写作手法,在当时的创作中应该是比较少见的。进入新时期以后,吴奚如不仅个人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低谷期,个人创作也走向了落寞期。这个时期,除了一系列有史学价值的回忆性作品外,吴奚如只给我们留下了一篇短篇小说--《一个伟大的死》。这篇小说反映了吴奚如在个人历经磨难后对知识分子在历史大变革中的命运和精神状态的反思。小说虽然写于1980年,但是它确实反映了一名七月派作家在个人叙事、国族叙事和阶级叙事之间缝合和摇摆的努力过程。吴奚如因为政治的原因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又因政治的原因一度中断了文学创作。他的创作从逐渐成熟到走向落寞,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吴奚如的一生忠实地反映了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学与政治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