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主权不明确,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或即使存在规划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点在总体上处于粗放利用的状态。通过农村居民点合理的布局优化,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有效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和居住环境,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进一步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全文共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论文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整体框架;第二部分,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的概念做了辨析和界定,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区概况以及相关数据处理;第四部分,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DEM模型及统计资料等为数据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农村居民点、道路、河流和城镇等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城镇引力评价,计算出各城镇对其的综合引力值,根据引力值的聚类分析结果,将村庄划分了城镇化村庄和非城镇化村庄;第六部分,对非城镇化村庄进行农村居民点发展潜力评价,划分为3个等级:高发展潜力级(Ⅰ)、中发展潜力级(Ⅱ)、低发展潜力级(Ⅲ);第七部分,根据城镇引力和发展潜力评价结果,再结合Voronoi技术对非城镇化类型村庄进行影响范围的探讨,综合选址-配置模型和实地调查结果,最终将侯马市农村居民点划分成了5种类型:城镇化类型、迁并型、重点建设型、限制发展型、保留发展型;最后部分,针对目前农村居民点布局面临的问题,结合侯马市各相关部门规划对侯马市的职能定位,对各个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提出了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