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改善收入差距是每一个经济体都要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逐渐增大,目前保持在高位徘徊,这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在影响收入差距的众多因素中,金融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内外许多学者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入手,研究了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但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重效率而轻公平的金融发展政策,导致了我国城乡金融体系的非均衡发展,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向城市倾斜。许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消费者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他们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发展理念,旨在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普惠金融体系,以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有效地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贫困阶层的收入增长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那么,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清楚这一问题,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描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变化趋势,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研究这种新型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概括为降低传统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缓解传统金融的非均衡发展效应和利用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并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一,进行普通面板模型的基准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地改善城乡收入差距,且没有检测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的先增大后减小的Kuznets效应。第二,进行普通面板模型的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程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第三,使用门槛面板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才能够显著地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第四,选用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都表现出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改善本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剧了相邻省份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上述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就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宣传力度等。
其他文献
由于几丁质产品可应用在医药、化工、环保、食品、农业等领域,有人认为这种资源可能取代石化工业成为本世纪的重要产业.几丁质类物质目前用途最广的是保健食品领域,在各领域
本文简要分析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贸易要合作成果,探寻两岸农业及农产品贸易非WTO化状况及根源,并从经济、政治、法律角度思考两岸农贸WTO化的对策措施。
《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送审稿)》拟删除职工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伤害认定工伤的规定引发广泛争议。在现行法律制度下,机动车交通事故强险保险补偿、民事损害赔偿与工伤保险补
随着光伏应用的大范围普及,其发展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如何将多个不同功率的光伏板进行最大功率下的级联输出。一般情况下,系统中的各光伏板都选用同型号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但在实际光伏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光照遮挡、系统自身限压等情况,从而导致光伏组件间失配,即不同功率组件级联输出,最终引起系统发电率降低甚至损坏自身元器件等问题。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光伏系统中的均压控制策略,同时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