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炎症性变化较为显著的并发症即为胃肠动力障碍,如麻痹性肠梗阻及其导致的胃肠道坏死等。所以如何改善腹腔炎症性变化所导致的胃肠动力障碍是防治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在临床上所能应用的药物效果均不明显,所以寻找作用效果明显,并有抗炎作用以及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因其疗效确实、中药材药源丰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日益逐渐受到关注,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影响了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通便泻热”作用的大承气汤是张仲景的经典组方,其主证可归纳为“痞、满、燥、实”,与现代医学的促胃肠动力为异曲同工,且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故此,大承气汤能否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理想药物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胃肠道规律性的运动是通过胃肠道中广泛分布的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调控的。HCN(nucleotide-gated cation nonselectivechannel)是一种阳离子非选择性通道,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CN在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有分布,并可以介导Cajal细胞的自律性节律。目前,有关大承气汤对胃肠动力的起始通道HCN的调节作用的研究尚属空白。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大承气汤提取物有促胃肠动力及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讨。故此,本研究拟通过腹腔注射LPS建立腹腔炎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探讨大承气汤对大鼠胃肠道粘膜中Cajal间质细胞HCN通道功能及机体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促动力中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①建立LPS诱导的腹腔炎症大鼠模型,设立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药物干预模型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炎症性变化引起的胃肠道动力变化;②采用电生理学的方法,在给予预实验得到的最佳给药剂量的情况下,观察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段胃肠道动力的变化情况;③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胃肠道粘膜Cajal间质细胞功能变化,同时观察HCN1表达的变化情况;④观察大承气汤对血浆中炎症因子及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的表达变化情况;⑤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胃电活动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①在制作炎症性大鼠模型造模初期(1~3d),胃肠道的动力学逐渐发生改变,逐渐出现紊乱并减弱的趋势,且HCN1离子通道激活情况由强逐渐减弱,而炎症因子的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在给予大承气汤干预情况下,至造模第3d,上述指标开始出现改变,与实验组相比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亦存在差异;②在制作炎症性大鼠模型造模中期(5~7d),实验组大鼠胃肠动力改变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实验第3d,且在此时间点HCN1活化程度最为明显;但炎性因子及NF-κB水平在实验第5d,降低水平最为显著;在实验第7d,上述指标均趋于稳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肠动力及HCN1激活情况接近于正常,但是炎症因子及NF-κB水平依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胃电活动与促炎因子的表达负相关,而与抗炎因子的表达正相关。结论:大承气汤促胃肠动力作用明显,结果表明其通过激活胃肠动力起搏细胞ICC上离子HCN1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并且大承气汤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可能通过炎症因子的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途径NF-κB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