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张承志与史铁生都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精神上的探索,并试图以这种方式确立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都走过了相似的精神心理历程:由"知青情结"推动的"精神还乡",对"土地—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与史铁生都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精神上的探索,并试图以这种方式确立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都走过了相似的精神心理历程:由"知青情结"推动的"精神还乡",对"土地—母亲"的歌颂;到主体精神自觉的孤独探索;最后落脚于宗教的皈依及其精神的阐扬.然而,他们在其精神探索的文化内涵上,却有着明显的相异之处.本文试对他们相似的精神取向和相异的价值内涵作较系统的梳理、分析和比较,通过对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执著于精神价值探索的作家的分析,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价值重建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通过童话文本分析,揭示中国新时期童话创作思维的新突破以及重话观念的承接与走向,进而探寻重话的意义与价值.全文共分三章. 导论部分简述新时期童话多元并存、百花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之《中国文学史》是英语世界首部中国文学史著作,成书于1901年,比目前所知中国人最早自著的文学史著作,即林传甲、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均早。它不仅是对19世纪以来
该文主要研究的是大陆与香港)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对于大陆电影而言,既有改革开放后,本身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化态势,大众文化的发展与电影的商业化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至算是一个特别的诗人.他虽然在二十年代就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但解放后却一直湮没无闻,迟至80年代后期才又被人们重新提起.冯至不是一个从
中国当代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中国当代文学的基督教文化言说,而且,面对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存在状态与价值建构具有何种学理意义乃至
“七”体是指由西汉枚乘首创的一种以“七”名篇且着力铺陈七事以寓劝谏的文体形式。此种文体在汉魏六朝创作非常繁荣,有专集出现,但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创作日少。由于此体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