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消费形式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游览和门票经济向休闲度假、沉浸式体验的方向转变,游客的出行方式由团队游向自驾自助游的方向转变,旅游空间从景区景点旅游向目的地旅游的转变,同时闲暇时间的限制与长距离旅游带来的身心疲劳,使游客对于短时、短途、周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需求的变化正符合我国都市区空间发展向都市边缘地区拓展的重要趋势。但不同于都市核心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消费形式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游览和门票经济向休闲度假、沉浸式体验的方向转变,游客的出行方式由团队游向自驾自助游的方向转变,旅游空间从景区景点旅游向目的地旅游的转变,同时闲暇时间的限制与长距离旅游带来的身心疲劳,使游客对于短时、短途、周边出行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一需求的变化正符合我国都市区空间发展向都市边缘地区拓展的重要趋势。但不同于都市核心区的旅游发展体系的相对完善,都市区边缘的旅游发展存在着低端碎片化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寻一种科学、系统、可持续的且适用于都市边缘区的旅游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全域旅游正是为应对这种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从根本上找到的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反映市场变化趋势、遵循行业发展规律的旅游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全域旅游的提出不仅仅是为缓解旅游供需矛盾,更是为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战略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能够满足旅游者不断升级的旅游休闲体验需求。但作为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新兴概念,全域旅游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实践探索亦会出现短板和不足,适用于都市边缘地区全域旅游空间资源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基于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以及旅游规划等的相关理论,在借鉴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适用于都市边缘地区全域旅游空间资源发展的以旅游产品为核心、旅游空间资源为基础、旅游需求为导向、旅游供给运营管理并提供服务的“一心三端”发展模式,即全域旅游发展的P-R·DS系统发展模式,并从全域统筹规划的角度对全域旅游空间资源发展的模式从空间整合、运营管理、信息整合、资金整合等四方面进行构建与设计,以期对都市边缘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和实践探索提供经验借鉴。本文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以长春市九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调查问卷以及相关统计资料等,对产品、资源、供给、需求这四个系统组成要素进行反复分析论证,明确其发展的逻辑发展关系,探究全域旅游P-R·DS系统发展模式在九台区全域旅游空间资源开发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并提出适用于九台区全域旅游空间资源发展的新模式与新理念。
其他文献
水生植被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存在于浅水近岸地区,具有抑制风浪、阻滞水流、固持底泥、减少藻类等生态功能,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和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水生植被是监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黑龙江流域(中国部分)包括黑龙江全境、吉林大部分地区以及内蒙古东北部,是中国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基地,有着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
随着人们对土地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及外部干扰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受到了严峻挑战。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判断外部风险源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吉林省2000、2010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有的交通路线和生活住房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住房的需求,出现了住房紧张,交通路线变的日益拥堵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促使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建设适量的地铁和楼房来满足民众的需求。城市中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使土地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于地下空间和高层建筑物的开发运用。随着地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
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社区健康资源成为社会民生的热点话题,同时,社区健康资源是居民生活最基本的健康单元,影响着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合理、有效地配置社区健康资源,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要求居民享有均衡、平等的健康权利。建设公平的健康城市空间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社区健康资源存在供需不足、服务水平较低、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健康中国的提出为解决当下我国社区健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之后又相继提出“公园城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东北老工业基地,因早期工业发展忽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导致城市宜居性下降;又因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人口流失、生态被破坏、城市活力萎靡。而城市森林具有改善生态坏境、营造宜人的绿色空间等作用,对于提高城市宜居性、提升城市活力、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和家庭的未来与寄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中小学生的教育也被国家统一归纳为义务教育,作为宪法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当前,中小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当下社会民生较为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指出,要把发展教育作为第一要务,对教育要深化改革、发展素质、推进公平。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在城市化不断快速发展之下,城市人口日益俱增,现有中小学校的学校
能量桩是传统地源热泵与建筑桩基相结合的新型节能技术,通过在桩基内预埋换热管与浅层低温地热能进行热交换,使建筑桩基在满足承载性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地源热泵换热器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能量桩单桩的热力学特性,关于提高桩身导热性、群桩作用下能量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应用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模型桩不同材料配合比、不同桩间距、不同工作荷载作用、土体不同含水率时的试验研究。得出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关于生态安全理念下的城市研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长白山地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越,建设用地稀缺,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导致生态用地侵占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和城镇建设开发之间矛盾不断锐化。在生态安全视角下,如何科学适宜地确定城市发展形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相协调是尤为必要的。本文以长白山地区为载体,结合景观生态学、人地关系等理论,以生
在当前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已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产业集聚区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产业承接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产业升级与支撑未来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焦作市这一资源枯竭型的城市而言,着力于产业发展是实现其转型与提升的必然路径。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焦作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多维度空间绩效的研究与评价,并利用这一空间载体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