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新诗选本编选过程中的问题揭示和难点辨析为联接点,为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类新诗选本做一个整体性的梳理工作。在研究上主要着眼于新诗选本本身,一方面将新诗的编选行为看作是一项与新诗批评密切相关的文学活动,一方面又将其视为一种争夺新诗话语权、拓宽新诗表达空间、建构新诗现代形象、塑造新诗经典的诗学活动。因此,新诗选本得以形成的内在条件和外在因素、以及选本中所反映的时代性诗学命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围绕“新诗选本如何叙述并确认新诗的合法性”这一问题展开,每章设立特定的主题和个案,以此考察选者的编辑立场、编选方式、选本的言说机制以及这种机制背后的诗学和社会学动因、选本的传播及对新诗形象的影响等要素。研究方法以比较、还原、分析等细节化的考证方式为主,以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来一步步地揭示这一问题。论文主体部分分为六章。第一章关注新诗选本与新诗合法性地位的争取,主要以最早的两部新诗选本《新诗集》和《分类白话诗选》为切入点,来谈它们对新诗合法性地位的争取和自证;第二章考察新诗选本与新文学成果的维护问题,通过对1922年出版的《新诗年选》中的编辑策略、诗学价值和经典运作的分析来谈这部选本对新诗形象的建构及影响;第三章则从国语教育的角度论述新诗选本与国语教育的推进问题,以各类教学用新诗选本和教科书中普遍存在的新诗进入国语教学这一现象为基础,结合教育制度、教科书的编排、以及现代书局的出版等问题,来谈新诗资源是如何被有效利用并推进国语教育的发展的;第四章以民国时期出现的四部女性诗人新诗选本为主要论述对象,试图分析女性诗人的表达方式与读者的阅读消费模式及其文学史境遇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从新诗选本与新诗的历史化叙述的角度,分析新诗历史图景建构的过程及方式,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性;第六章主要就同人新诗选本的出版与流派意识的张扬这一问题,考察同人新诗选本在编次、删选的过程中对自我的定位、叙述与规划,以及对新诗话语权的掌控。通过从这六个彼此不同又相互联系的角度,对新诗选本在编制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诗学性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新诗合法性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文学理路也逐渐明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