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办学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承担高等教育全部费用,在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同时,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改革推动了教育改革,高校收费成为必然发展的趋势,因此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再像以前一样顺利的接受高等教育。部分优秀的贫困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大学,高额的费用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把目光集中在贫困学生的家庭条件上,因贫困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也值得我们去关注。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学子因贫失学的局面。因此,建立科学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可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对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概念的界定为开端,梳理我国教育资助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通过两年本科生兼职辅导员的经历,以Y校贫困生资助现状为例,分析贫困学生在面对资助制度时所作出的行为选择,从而进一步探讨当前我国高校资助制度的可行性与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使该项制度能够切实地帮扶到更多的贫困同学,以期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标志着国家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新形式下,精准资助对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粗放式的资助无论是从制度设计、认定过程还是从资助对象来讲都不够精准。正是由于不精准,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资助效果。因此,我们要继续巩固政府在教育资助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校也应当创新资助方式,尤其是在贫困生筛选识别的问题上,进一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发挥有偿性贷款在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注入到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去;充分发挥贫困生资助制度的育人功能,实现精准资助,扩大贫困生资助的覆盖面,从而不断完善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