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生态系统为人类所提供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覆盖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而也影响了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大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改变,对于增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精河流域为研究靶区,通过对1990、2001、2011年Land 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将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为7类,主要是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精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和林地为主,这两者之和占到70%以上,占整个研究区的主要部分;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小。1990-2011年,建设用地动态度最高,为0.0681。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绝对变化面积分居前2位,其中草地的面积减少严重,达到了65249hm2,未利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增加了55759hm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特点是:水域、林地和草地面积都在减少,而其它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在增加,表明在1990-2011年整个研究时段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总体呈现退化趋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中主要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中主要是气温降水因子和风沙灾害,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的过快过多增长、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过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2)精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结构中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所占比例最高,三者之和超过了总价值的52%。根据每种功能的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的整体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气体调节>娱乐文化>原材料>扰动调节>营养物循环>食物供应>生物控制。199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是126.69×108元,先是减少到了2001年的118.20×108元,2011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是126.95×108元,1990-2011年共增加了0.26×108元,总的趋势是先减少后增加。(3)经过对敏感性指数的估算,从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土地利用之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生态服务指数的敏感性变化较多,然而相同种类土地利用类型不一样年份的敏感性指数变化不明显,均小于1,这就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数是缺乏弹性的,研究结果是真实可信的。(4)研究区的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与其对应类型的面积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林地的面积与气体调节功能和原材料的功能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同时还与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呈显著性相关;耕地的面积与研究区内土壤的形成和保护功能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总体上看,林地的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研究区内整体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