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则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也出现了老龄化趋势,而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要远超发达国家老龄化水平,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传统的粮食种植业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应该来说这种劳动力流动的现象是农民基于自身禀赋评估后,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的重新配置,符合市场经济对优质人力资源的调整分配,然而实践上却加速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步伐,使农业劳动力年龄和素质结构极度失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实质上是一种农业生产要素的折损,具体表现为受教育水平较低、体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等,与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相比,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劳动力投入较少。那么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势必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可是与预期相反,正是这支老龄农业劳动力队伍创造了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丰功伟绩,保障了我国粮食的供给安全。这个事实确实反映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没有拖我国粮食增产的后腿,但也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是杞人忧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们看到的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确切来说是主粮生产的“十一连增”,一方面是小麦、玉米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一方面是大豆产量逐年递减,供不应求。2014年我国进口最多的就是大豆,全年进口量达到7140万吨,突破7000万吨大关,同比增加12.7%,是国产大豆的6倍左右,更是1996年初次进口时的64倍,因此粮食增产并不能代表粮食安全。第二,老龄农业劳动力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保障粮食的产出,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对粮食生产造成隐患。一方面是老龄农业劳动力的耕地细碎,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适用性不强,使得农业机械科技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老龄农业劳动力受体力精力限制,产值长期维持在同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种粮补贴的积极效果,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农业产业,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弄清楚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怎么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保障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本文通过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与粮食生产水平的数据描述,分析了老龄农业劳动力是否对粮食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以期对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背景下给我国粮食生产提出一些合理、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不足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是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经济人”假设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弹性理论、蛛网模型及假设条件、生命周期的劳动力供给理论、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理论进行梳理,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全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原因及特征的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深,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追求家庭总收益最大化,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内在驱动力。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大量农业青壮年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第三,人口政策和城镇化,加快了农业劳动老龄化的步伐我国农业劳动力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未富先老”。第四部分是定性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直接削弱了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水平,导致收获季节和山区丘陵地带农业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粮食生产品种单一化,粮食品种多集中在易种高产和收益好的农作物;三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其他粮食生产资本投入起严重制约作用,不仅制约了家庭粮食生产投入,还限制了国家和地方粮食生产投入;四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主要源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大量废弃物和秸秆焚烧和长期使用浅耕机械,忽视使用有机肥料;五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我国粮食自给水平,突出表现为大豆自给水平急剧下降,主要源于粮食生产者身份的转变。第五部分是基于滨州市农业劳动力及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首先将农业劳动力分为老龄农业劳动力和非老龄农业劳动力两个类型,其次通过对比老龄农业劳动力和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的粮食生产基本情况。通过一般统计分析可以粗略看出老龄农业劳动力和非老龄农业劳动力投入和产出的不同,即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位产量、劳动力投入和农机投入均明显高于老龄农业劳动力。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耕地面积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得各生产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变小,虽然表面看来两类农业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相差不大,这是由于老龄农业劳动力经营的耕地面积要远远小于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的耕地面积,使得老龄农业劳动力在有限的耕地面积内没有明显表现出与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种粮技能上的差异,可是一旦老龄农业劳动力的耕地面积与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的耕地面积相当时,老龄农业劳动力会受到体力约束,表现出与非老龄农业劳动力粮食产出水平的巨大差异。因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第六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这一部分结合第四部分的定性分析和第五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出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具体建议为: (1)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收益,增强种粮积极性(2)切实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3)保障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4)改善农村公共环境,把农业做成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