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酚醛树脂热解碳改性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移动设备及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具有大容量、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酚醛树脂经热裂解制备的热解碳材料,理论容量可达1000mAh/g以上。然而由于在首次充放电时,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大,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因而对酚醛树脂热解碳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可逆容量,并改善其循环性能,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论文用苯酚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可溶性酚醛树脂,分别采用化学掺杂法和水溶液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了新型硅、锡改性热解碳电极材料及包覆二氧化硅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微球材料;用FTIR、XRD、TG、SE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掺杂和包覆改性方法,成功地使硅、锡原子嵌入到热解碳材料中,并使热解碳材料的结构产生了显著变化,使用硅烷偶联剂的裂解产物呈现一定程度的结晶态:包覆二氧化硅的热解碳微球材料,内部实现了微孔化;含锡原子的热解碳材料,碳与含锡组分较均匀分散。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硅烷偶联剂含量的增大,首次放电容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每10g酚醛树脂,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10ml时,制备的材料容量较高,首次放电容量可达895.4mAh/g,循环性能也较为理想。 对于二氧化硅与酚醛树脂共混热解碳材料,当二氧化硅含量一定时,首次充放电容量随热解温度增加而降低,当热解温度为800℃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1587.4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701.74mAh/g。 对于包覆二氧化硅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微球材料,升温速率可以控制材料内部微孔的大小,较慢的升温速率得到的材料微孔较小而容量较高;在600℃慢速升温得到的材料,循环性能较好,首次可逆容量为324.1mAh/g,30个循环以后,可逆容量仍然保持在292mAh/g。 对于含锡酚醛树脂热解碳材料,热处理温度越高金属锡析出越严重,在400℃下热处理得到的改性材料的容量最高、循环性能较好。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达1058.5mAh/g和429.1mAh/g,从第二个循环开始,库仑效率便保持在90%以上。
其他文献
本工作从分析目前市场上的有机硅建筑防水剂及国内产品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开发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有机硅防水材料展开,特别是对氟改性有机硅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行研究,开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和丙烯酸(AA)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pH及温度双重敏感的微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
本文通过各种化学合成及聚合方法,设计具有自旋转变性能的新型高分子配合物,以提高其自旋转变性能,从而使其具有作为信息存储材料的可能性。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XRD)、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对高分子及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主要工作如下:1、合成以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为主链的自旋转变配合物:以4-氨基-1,2
以生物大分子如酶为靶标,以天然活性物质为基础进行结构改造和结构修饰,探讨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获得有机小分子的有效药用基团和生物大分子的活性部位,是有
学位
近年来,有关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方兴未艾。如何优化聚合工艺、降低成本并提高聚合产物性能,是一项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工作探索了分散聚合法制备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