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当下,企业在不断探求完善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扩大着自身的规模,兼并整合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资本市场的资金提供者,为企业在更大更强的道路上顺利前行,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随之而来的是一轮又一轮的合并热潮。商誉这一原本不多见的会计科目,悄然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年末报表之上,成为了报表利益相关方及企业管理者眼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自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各界都在关注商誉及其减值相关的内容能否准确地反映与企业有关的指标和经营能力。近年来,各种企业兼并和收购行为层出不穷,并购后存在许多有关商誉高额减值的问题,此类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及经营业绩,个别企业更是会利用商誉减值计提方法的不完善性,在看似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之下进行盈余管理。种种问题都会给报表使用者以和相关利益关联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看出,如何准确的确认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旨在通过JN集团合并案例,选取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手段,分析归纳其在商誉确认及后续计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的商誉理论知识,总结商誉的本质、商誉的确认、商誉减值的问题及商誉减值的原因,以此作为理论基础辅助本文进行研究。其次,引入JN集团的合并事项作为案例,分析JN集团在合并之后,对与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着重分析其商誉减值经济实质,发现在商誉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我国企业在遇到企业合并产生商誉问题时,并且选择正确有利的对企业发展的方式,准确公正的衡量商誉的价值。文章最后针对商誉会计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优化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