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儿死亡已成为全球健康重要负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意义重大。近20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死亡总数仍很庞大,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目前新生儿死亡原因在世界范围内主要为早产儿并发症,感染和分娩相关并发症;在我国主要为出生窒息、早产儿和先天畸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新生儿死亡原因构成及相关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对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新生儿存活。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我院新生儿科199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新生儿死亡的基本情况,了解我院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分析住院病死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演变,并筛查与死亡疾病种类相关的围产期危险因素,为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提供指导。资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所有死亡病例均纳入分析,包括病房死亡和放弃治疗出院后1周内在急诊死亡的病人。调查所有病例的病历资料,并参考木院新生儿死亡报告卡和死亡个案评审会议记录,描述死亡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分析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和主要死亡原因,分前后两个时间段(1999-2005年和2006-2012年)比较新生儿死因构成的变化,分析与死亡疾病种类相关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统计学软件使用Stata11和SPSS Statistics19。结果:199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共收治住院新生儿45345例,死亡812例,平均病死率为1.79%。新生儿病死率在2001-2002年下降明显(P=0.000),之后各年份之间无明显变化。2007-2012年与1999-2006年比较,死亡新生儿中极低出生体重儿(P=0.000)和超早产儿(P=0.003)所占比例上升。14年住院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儿及合并症(31.40%),先天性疾病(20.94%),感染性疾病(14.41%),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10.34%)和呼吸系统疾病(7.02%)。后7年与前7年比较,早产儿及合并症(P=0.000)和先天性疾病(P=0.013)所占比例升高,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降低(P=0.000)。母孕期有慢性高血压或妊高症史(OR=3.520,95%CI:2.126-5.826),胎膜早破(OR=1.556,95%CI:1.020-2.374),多胎妊娠(OR=3.994,95%CI:2.450-6.512)是死于早产儿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宫内窘迫史(OR=2.154,95%CI:1.235-3.757)是死于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期死亡63.38%发生在生后早期(<7天),早期新生儿死亡中39.62%发生在日龄1日以内(≤1天)。不同日龄不同胎龄死亡的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不同,日龄1日以内51.79%死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感染性疾病在晚期新生儿死亡中所占比例较高(24.49%),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感染(21.3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7.54%)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4.22%),足月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性疾病(35.03%)和感染性疾病(22.46%),过期产儿中45.83%死于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结论:早产儿及合并症、先天性疾病是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死因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感染性疾病比例虽在下降,但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不能放松警惕。母孕期有慢性高血压或妊高症史,胎膜早破和多胎分娩是死于早产儿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宫内窘迫史是死于新生儿窒息及合并症的危险因素。不同胎龄新生儿在生后的不同时期救治重点应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