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脾胃病学源远流长,起源于《黄帝内经》,金元时期李杲师徒创立了脾胃学说,后世现代医家又发展丰富了中医脾胃学说,王德明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悬壶四十余载,深受江苏特色孟河医派熏陶,既继承经旨,又善于临床发挥,而不拘泥于古,尤其对中医脾胃病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因此,为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而开展王德明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的研究。
方法:通过临床传承研究,包括传统的临床侍诊、收集分析脾胃病临证案例、阅读整理反映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论文及著作等方式和方法,还采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运用AlphaMiner2.0开放数据挖掘平台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对王德明教授的脾胃病个体诊疗临证医案中药方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归纳王老的思辨特色及遣方用药规律。
临床研究采用王德明教授验方制剂“胃萎宁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中医证候疗效的临床疗效和病理组织学肠化的转化疗效,并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探讨其机理是否与调控癌基因、抑癌基因蛋白等相关。此研究被列为江苏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H05014)。另一临床挖掘研究是采用王德明教授独特验方“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与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疗效比较。此研究也被列为江苏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L209062)。从而传承并深入挖掘王德明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
结果:临床传承研究系统整理了王德明教授临床医案63例,脾胃病诊疗处方156例次,通过数据挖掘,提炼分析,发现王德明教授认为脾胃病的主要证素是气虚、气滞,湿:主要用药是健脾益气、行气、化湿类药物;常用药味为白术、神曲、木香、党参、茯苓等,特色用药为莪术、三棱。证候要素与用药的关联为:气虚用白术、党参(支持度34%,置信度85%),气滞用白术、白芍(支持度39%,置信度86%),湿用茯苓(支持度26%,置信度77%)。症状与用药关联为:苔腻用白术、神曲(支持度26%,置信度51%),腹泻用白术(支持度21%,置信度94%),腹胀用白术(支持度33%,置信度68%)。中药之间的关联:白术常与白芍、熟地同用(支持度22%,置信度92%),白术常与白芍、菟丝子同用(支持度22%,置信度94%),神曲常与白术、生山楂同用(支持度22%,置信度100%)。并整理了脾胃病特色验方2个,“胃萎宁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康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又通过临床深入挖掘研究,总结出王德明教授5个方面的脾胃病学术思想。
王德明教授治脾胃病常从络病入手,擅用莪术、三棱。王师认为胃为多气多血之海,脾胃之病不出两途,一为气病,二为血病,气血之病又相互影响,导致脾胃病反复发作,呈病久入络之势。临床辨证中,有时虽瘀血症状表现并不很明显,但从久病入络入手,适当运用莪术、三棱,则瘀去气生,顽症可除。叶天士亦言:“胃病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三棱、莪术少量应用可开胃进食,中量可行气消滞,大量可破血消积。
王德明教授擅用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王师认为今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又过食生冷,易劳倦伤脾,损伤脾气,加之辛辣油腻之食普遍,又损胃阴,从而导致脾气虚而胃阴伤,脾胃为表里,故呈俱病之势。胃为多气多血之海,若气虚则不足以鼓动血行、阴虚则不足以温煦血脉,久之形成瘀血阻络之局。王师认为脾土原本润泽,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初病仅伤脾阳;中病不仅耗脾阳,亦伤脾阴;后期脾阴再伤,使润泽厚载之“脾土”演变成津枯血凝之“燥金”,由脾胃之疾演变成脾肝肾等多脏腑病变,由耗气伤阴演变成血瘀痰凝的病理结局,因此导致肠上皮化生、甚至癌变。故王师认为临证治疗需兼顾“益气与化瘀”两法,并研制成“胃萎宁胶囊”。临床观察68例,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5.6%,包括胃脘痞满、胃脘疼痛、早饱、嗳气、畏寒怕冷等均有缓解;病理学上肠上皮化生的逆转率为48.5%(P<0.01),表明其多途径、多靶点效应的本质,与其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P<0.01)和下调凋亡基因蛋白P53(P<0.01)的表达相关。使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理研究深入到调控凋亡基因蛋白和抑癌基因蛋白的水平。
王德明教授还擅用交通心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王师指出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在表象为“肝郁脾虚”,其内在本质为“心肾不交”。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病,一年中至少发病3月,久病及肾,而肾为坎宫,水火之脏,故需补肾火(阳)以温煦脾土,补肾水(阴)以济心火滋肝木,实为调和肝脾治本之法也。心肾相交,才能协调全身脏腑的机能;心肾不交,则变生诸症。心肾相交论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整体调控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王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肠康方”,以“交通心肾、调和肝脾”为治则,颇有良效。临床曾观察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中腹泻型48例、便秘型12例,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制剂室制成肠康冲剂,每袋15g,每次1袋,每日3次,一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5%。挖掘研究显示肠康方可以明显提高内脏高敏感大鼠对直结肠扩张的感觉阈值,且肠康方高剂量组的疗效与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相当当(P<0.05),表明相对化学合成药物,天然中药“肠康方”更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王德明教授还擅用从脾分期论治慢性胰腺炎。王师认为慢性胰腺炎病位在肝胆脾胃,而主要在脾,因脾主运化,为胃输布津液.脾虚则运化失司,津液难输。生理学指出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等,但从中医学角度看都属于脾主运化之功能。故慢性胰腺炎其病在脾,治疗亦在脾。常见病因有食积、痰积、热积、酒积、虫积等。并指出调治肝脾、重在治脾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关键;通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包括通气、通便、通湿、通瘀;慢性胰腺炎之泄泻宜运脾祛湿;临证常用“平胰方”,颇有良效,“平胰方”以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总则,按急性期、慢性期两期分而论治。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期可采用疏肝理气法,活血化瘀法,而对慢性胰腺炎后期虚证则应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为主。
王德明教授临证脾胃病擅用中医掌纹诊断学。王德明教授认为中医掌纹医学应属于中医诊断学的一部分,可称之为中医掌纹诊断学。认为中医掌纹诊断学的理论依据为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理论、和五行学说,以及经络理论、全息理论和易学。手掌是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的交汇处,故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均有密切联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也是中医掌纹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中医掌纹诊断学主要为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望手诊”,其次为“触手诊”、“按手诊”、和“动手诊”。王德明教授指出,挽救并传承和中医掌纹诊断学迫在眉睫,并要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其他诊法灵活辨证运用,从而更能体现其价值和生命力。
结论:王德明教授认为脾胃病主要证素是气虚、气滞,湿;主要用药是健脾益气、行气、化湿类药物;常用药味为白术、神曲、木香、党参、茯苓等,特色用药为莪术、三棱。王德明教授治脾胃病常从络病入手,擅用莪术、三棱;擅用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擅用交通心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传承和挖掘整理具有江苏孟河医派特色的王德明教授验方及其学术思想,除了记载临床医案资料,传承临床经验,还要深入挖掘,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甚至新药开发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仅是继承与创新工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