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2011-2015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围绕“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相互协调,实现“三医联动”。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达到95%,但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以及医保费用过快增长问题仍然突出。按照人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63号)要求,开始逐步探索总额预付制。北京市从2011年开始启动总额预付制试点,到2014年在全市二三级医院实行总额预付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了解北京市总额预付制整体运行现状,总结北京市总额预付制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市总额预付制提出参考性建议,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方法:(1)数据分析:了解样本医院总额预付的实施现状,包括医药总费用的变化情况、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医保患者的服务量和费用的变化情况;同时,了解样本医院总额预付的实施效果,包括次均费用、人次人头比和药占比变化情况。(2)调查问卷:对导致医院产生总额预付指标超支和结余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3)专家访谈:了解医院在具体实施总额预付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出现的问题。结果:通过运用以上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城镇职工医药总费用的增长率小于同期医药总费用的增长率,医保患者服务量和医药费用占全院患者服务量和医药费用的比重相对稳定并逐年上升,同时,医保患者的次均费用和药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人次人头比有所升高。通过超支、结余原因分析发现,收治患者服务量的增多、新技术与新诊疗项目的增加、耗材采购成本的增加以及收治重症患者的增多等因素是造成医院总额预付超支的主要原因。而结余医院主要是通过对科室下达质量考核指标、合理用药、减少住院天数等措施对医保基金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结论:实行总额预付制以后,取得的成效包括:医保基金支出的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城镇职工患者的次均费用和住院药占比均有所降低;提高医保部门自身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管理工作;分级诊疗作用初步显现。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医保部门的管理不够精细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医院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分解就医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合理测算指标额;完善考核指标;合理分配和使用结余资金;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对二级医院的管理;加强对医保卡的实名制管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对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宣传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