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方言的时体系统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z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榆社方言的体态和时制为研究对象,大体上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榆社的地理位置,从而建立起对榆社周边环境的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榆社方言的分片情况,并且选取城关话作为主要的调查对象。然后,从宏观出发,按照时间顺序对时体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些整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以往榆社方言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最后,我们对本文中所使用到的符号进行了一些说明。  文章的第一部分为时体概说,细分为体态概说和时制概说两部分。体态方面,我们首先从名称、表达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戴耀晶等学术大家的体态观,然后着重介绍了李小凡的体态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支撑下,我们概括出了榆社方言的体态系统。时制方面,我们介绍了时制范畴的相关理论以及表达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榆社方言的时制系统。  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在第二章里,我们遵照榆社方言的语言事实,对该方言点的体态系统作了详尽的描述。具体说来,动态的体态类型包括完成体、经历体、起始体、持续体和短时体。其中,完成体的语法标记为“了1”、“下”和“上”;经历体标记为“过”;起始体标记为“开”、“起来”;持续体标记为“的”;短时体标记为“VV”、“圪V圪V”、“V了1V”。事态的体态类型包括已然态、正然态、将然态和曾然态。其中,已然态的语法标记为“了2”;正然态标记为“嘞”;将然态标记为“呀”;曾然态标记为“来”。  第三章,依据相对时制理论,我们将榆社方言的时制系统一分为三:先事时、当事时、后事时。其中,先事时的语法标记为“来”,当事时标记“嘞”、“了2”,后事时标记为“呀”。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找出了三种时制各自的表现形式和语法特点,从而勾勒出了榆社方言时制系统的大体面貌。  最后一部分为总结部分。依照对大量的语言事实的整理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分析,并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了榆社方言的时体系统,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其他文献
为优化模具结构,减少缺陷的产生,研究了轴承套圈反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载荷。以某轴承型号为例,使用Deform软件对轴承套圈反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不同的冲头倒角
本文通过对傅山全书中文献资料的整理,并使用古今比较法,比较了十七世纪太原方言的某些特点与当今太原方言的区别,结合方言学的相关知识和现在太原方言的实例考证四百多年来的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