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内在完整的逻辑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内在的主要逻辑线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什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又是如何被思考、如何被实现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内在逻辑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思想进展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机制。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内涵的逻辑规定包括外在的生成性规定和内在的结构性规定两个方面。在其生成性规定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实践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的具体化展开。由其实践规定性,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又内在地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指向。在其结构性规定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限定域是“马克思主义”,其逻辑归宿点和实践限定域是“民族”,其“始”与“成”的衡量标准都是“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化”包含作为实践成果的现实世界的优化和作为理论成果的理论形态的进化,即在实践上完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历史任务,在理论上形成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自我确立和发展的逻辑前提主要指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正确实现又何以可能,这其实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内在的发生动因和发展要求两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生动因问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问题,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通过民族化来指导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又为什么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需要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这两方面问题。这两方面问题的答案分别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向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的转化和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的内在发展逻辑中。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要求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正确实现何以可能的问题,其实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族国家历史实践两方面满足其内在要求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于马克思主义有何理论依据,其理论与实践于民族国家又有何现实依据的问题。对这两方面问题的肯定性回答,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被历史地建构的,发展要求的满足体现于真理和价值的双重维度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的发展逻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的历史脉络为经,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的逻辑进展为纬。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思想,到俄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民族化层面上付诸实践,再到如今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高举民族化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历史进程的曲折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进程的认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艰辛道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逐渐复杂的实践形式,带来了对这一范畴在其历史意义及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历史限度的认识上的逻辑深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民族化思想形成、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思想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发展史上的几个相对具有典型性的发展节点。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的发展逻辑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历史相一致。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的运行逻辑主要表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主体、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客体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这三者之间的实践机制的逻辑运行和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实践机制的运行一般地都有着从准备探索到发展磨合再到成熟运转的发展过程,而在每一阶段的过程中,理论、主体、客体三方面实践要素的互相作用机制的发展演变推动着整体实践机制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机制的运行发展的整体逻辑进程,又体现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的客体、主体、理论三要素相互间作用机制的结构性框架中。可以从客体向度、主体向度、理论向度各自作用机制的发展转变中具体考察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机制的运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