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多年来调控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钢铁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品种质量、劳动生产率、产业集中度、生产力布局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的制定产业政策,增强地方发展和转型的两个积极性,提高钢铁产业政策绩效,是急需探讨的课题。 本文在上述背景下,以政府间关系为视角,分析政府间关系、钢铁产业政策和钢铁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潜在理论关系,通过探讨世界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我国钢铁产业政策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找出了由于产业政策不完善给钢铁工业发展造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对“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钢铁产业政策进行重点分析,进而着重从政府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钢铁产业政策的对策建议。 本文不否定钢铁产业政策的积极作用,但是主张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优化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以及钢铁产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这应该是钢铁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方向。基于这样的共同认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科学部署和依法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各自的权责,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和钢铁产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