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CTA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并探讨在咯血介入治疗中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在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间,选取因咯血在我科行介入栓塞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31例男性(占69%),14例女性(占31%),年龄27-82岁,平均59±5.7岁;在45例咯血患者中,包括19例支气管扩张症,26例肺部恶性肿瘤;后者包括19例肺鳞状细胞癌,4例肺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及1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45例中共有21例大咯血(占46.7%),其中包括18例支扩,3例肺部恶性肿瘤。根据介入术前是否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将45例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和经济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介入术前已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26例患者为A组,包括12例支气管扩张症,14例肺部恶性肿瘤;而介入术前未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19例患者为B组,其中包括7例支气管扩张症,12例肺部恶性肿瘤。  2.方法:  2.1、支气管动脉CTA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64层螺旋CT机,45例咯血患者于介入栓塞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26例咯血患者(A组)的扫描数据通过进行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多平面及多角度显示咯血的责任动脉(如支气管动脉等)空间解剖特征。  2.2、介入治疗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Allura X per FD-20 DSA吊悬式平板型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机,以及其配套设备,穿刺套件、导管鞘、泥鳅导丝及导管,导管包括5F Cobra、RH肝管、单弯导管、胃左动脉导管和(或)微导管,血管栓塞材料包括明胶海绵颗粒和(或)弹簧圈等。具体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行会阴部消毒及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后,置入5F导管鞘及导管,在透视监视引导下采用适合的导管选择至病变责任动脉后行血管造影,明确为病变责任动脉后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至合适位置,选用适当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再次行血管造影示栓塞完全后撤管并加压包扎,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并连续随访3个月以上。  3.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6.0,两组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5例患者行DSA检查后共显示咯血相关责任动脉56支,其中包括45支支气管动脉,11支肺外体循环动脉(包括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及膈下动脉);以DSA检查为标准,介入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诊断的敏感度为94.12%,其中两支责任动脉CTA检查未能清晰显示(一支为肋间动脉远端分支,另一支为膈下动脉远端分支);与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相比,DSA检查在显示B-P分流及责任动脉远端分支异常方面较CTA检查占优势;分析两组相关参数,在术中选用导管数量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中使用导管数量的均数少于B组;与B组相比,A组术中均易选择至出血责任动脉,而且在首次成功超选择至靶支气管动脉的透视时间、总透视时间、总手术时间及对比剂用量方面,两组结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连续随访3个月中,A组中有1例患者因肝癌晚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B组中有1例肺腺癌患者术后再次咯血,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止血。  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在介入栓塞术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明确病变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主要分支及其三维解剖特点,明确支气管动脉与病变之间的关系,可减少手术时间、辐射时间及对比剂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提高了咯血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急腹症之一,严重危及生命和健康。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在心理和生理上给予沉重打击,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式,倍受重视。随着血β-
目的: 探讨应用Tc-Annexin V进行体内肿瘤细胞凋亡检测作为评价肿瘤对化疗反应的一种新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含有金属螯合位点的重组Annexin V
目的:  (1)了解长沙某医院宫颈癌患者症状集群状况、恐惧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水平;  (2)分析一般资料、症状群及恐惧疾病进展对长沙某医院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