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相关慢性胃病脾胃虚实证候患者胃黏膜黏蛋白1(mucin1, MUC1)、黏蛋白5AC(mucin5AC, MUC5AC)的定性和定位分析,以正常人为对照,比较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与健康受试者黏蛋白改变的情况,初步提示中医虚实证候不同其发病机理可能有所不同,从而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脾胃病以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临床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一、病例选择:本研究病例标本来源于2011届博士研究生程明师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所收集的病例,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09人,其中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39人,脾胃湿热证Hp阴性者29人,脾气虚证Hp阳性者13人,脾气虚证Hp阴性者15人,并在本校师生志愿者中招募健康自愿者13人。各受试对象由专人询问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资料,根据症状进行评分、填写表格,完成临床观察表。二、各受试对象行电子胃镜检查,胃镜下活检胃窦黏膜,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胃黏膜炎症程度和活动度,美蓝染色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二项结果均阳性则判断为Hp阳性,二项结果均阴性判断为Hp阴性,一阴一阳不列入本研究。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蛋白翻译水平对各组胃黏膜MUC1、MUC5AC的表达进行定性、定位检测和分析。四、对各组受试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一、一般情况各组受试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受试对象疾病种类分布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二、Hp感染情况1、不同病种Hp感染情况:慢性胃炎Hp检出率为48.6%,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为70.8%,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中医证型Hp感染情况:脾胃湿热证患者68人,Hp阳性者39人,检出率为57.4%,脾气虚证患者28人,Hp阳性者13人,检出率为46.4%,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的Hp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不同中医证型主要临床症状与Hp感染的关系1、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脾气虚证:脾气虚证Hp阳性与Hp阴性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中肠鸣矢气的积分,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症状积分,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对比:二者临床症状积分中口干口苦、排便感觉、肢体困重等,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症状积分,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Hp感染程度慢性胃炎Hp感染程度轻于消化性溃疡,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Hp感染程度重于脾气虚证,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五、胃黏膜炎症程度、活动度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轻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活动性弱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炎症程度和活动度方面,脾气虚证患者>脾胃湿热证患者>健康受试者;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以及活动性呈中、重度的比例高于脾气虚证患者;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炎症程度以及活动性呈轻度的比例低于脾气虚证患者;上述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的炎症程度和活动度,呈现脾气虚证Hp阳性>脾胃湿热证Hp阳性>脾胃湿热证Hp阴性>脾气虚证Hp阴性>健康受试者的趋势;其中,脾胃湿热证Hp阳性与脾气虚证Hp阳性,脾气虚证Hp阴性与脾胃湿热证Hp阴性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呈正相关(P<0.01);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活动度,经统计学检验,呈正相关(P<0.0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炎症活动性,经统计学检验,呈正相关(P<0.01)。六、不同中医证型胃黏膜MUC1的表达各组患者MUC1均主要定位于胃窦黏膜上皮和腺体细胞,且主要以胞浆为主。比较本实验中各组MUC1表达情况,结果初步发现:脾胃湿热证患者高于健康受试者,脾气虚证患者高于健康受试者,脾胃湿热证患者高于脾气虚证患者,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高于Hp阴性,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低于Hp阴性。以上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七、不同中医证型胃黏膜MUC5AC的表达经观察,各组MUC5AC均主要定位于胃窦黏膜上皮及隐窝的腺体细胞,且主要以胞膜为主,胞浆亦见;并初步发现,隐窝正常腺体可见MUC5AC表达,14例发生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MUC5AC表达缺失;其中,12例为Hp感染阳性,4例Hp感染阴性;伴见炎症(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5例),炎症活动度(轻度3例,中度4例,重度9例),异型增生4例,腺体萎缩4例。综合本实验中各组MUC5AC的表达情况,结果初步发现:脾胃湿热证患者高于健康受试者,脾气虚证患者低于健康受试者,脾胃湿热证患者高于脾气虚证。以上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脾胃湿热证Hp阳性患者高于Hp阴性患者,脾气虚证Hp阳性患者高于Hp阴性患者。以上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八、Hp感染、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黏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慢性胃病Hp感染与胃黏膜MUC1的表达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Hp感染与胃黏膜MUC5AC的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P<0.05)。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P<0.05)。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MUC5AC的表达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研究结论:1、Hp具有类似“湿热”外邪的致病特点,由于脾胃虚实不同证候正邪强弱不同,Hp感染这一“外邪”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不同,脾胃湿热证比脾气虚证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胃黏膜炎症反应。2、MUC1主要表达于胃窦黏膜上皮和腺体细胞的胞浆,呈现脾胃湿热证高于脾气虚证的趋势,脾胃湿热证Hp阳性高于Hp阴性,脾气虚证Hp阳性低于Hp阴性,MUC1作为保护胃黏膜之“正气”,脾胃湿热证正气未亏则MUC1表达增加,正气抗邪外出,MUC1表达亦增加,脾气虚证正气不足,遇外邪侵袭,正气耗伤,MUC1表达则减少。3、MUC5AC主要表达于胃窦黏膜上皮及隐窝的腺体细胞,以胞膜为主,胞浆亦见,并初步发现,发生肠上皮化生的腺体可见表达缺失。表达趋势为脾胃湿热证高于脾气虚证,不同证型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外邪”Hp定植于胃黏膜,引发胃黏膜炎症,损伤脾胃正气,则见MUC5AC的表达下降,邪越重,则伤正越重。4、Hp及黏蛋白分别充当了人体“外邪”与“正气”的角色,参与了脾胃湿热证及脾气虚证的正邪斗争过程,MUC1、5AC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反映了正邪双方力量的变化,提示脾胃虚实不同证候,邪气与正气盛衰势力不同,表现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