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相关临床研究及疗效预测miRNA标志物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应用价值探索背景: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根治性手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术后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已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首选策略。NCCN指南建议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后无论术后病理分期如何均需进行AC;而ESMO指南则提出对高危ypTNM Ⅱ期和ypTNM Ⅲ期患者进行AC是合理的,但证据级别远低于结肠癌。可见关于直肠癌NCRT+TME术后辅助化疗的建议,现行临床指南并不一致。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了 一定的困惑。目的:主要探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并试图挖掘可用于筛选术后辅助化疗获益患者的潜在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369例行NCRT+TME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AC将患者分为两组:AC组、nAC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AC组和nAC组间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的差异,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评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共220例患者纳入后续分析,AC组和nAC组各110 例,AC 组和 nAC 组的 OS(P=0.106)或 DFS(P=0.635)均无显著差异。ypTNM 0-11期亚组分析显示:相比于nAC组,AC组OS和DFS并未见显著提高(P>0.05);而在 ypTNM Ⅲ 期亚组中,AC 和 nAC 组的 5 年 OS(70.6%vs 46.3%,P=0.033)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83)。此外,伴有较差原发肿瘤和淋巴结治疗反应的ypTNM Ⅲ期患者中:AC组OS明显高于nAC组(P<0.05)。ypN2期接受AC的患者其OS和DFS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对于ypT分期是ypT3-4期的ypTNM Ⅲ期患者,AC可使OS获益(P=0.017),而DFS未能获益(P=0.055)。根据肿瘤位置进行亚分组分析显示:中位(肿瘤下缘距肛缘5-10cm)ypTNM Ⅲ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可使5年OS获益(P=0.013),而DFS未见显著改善(P=0.060)。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并未能明显改善术后病理分期为ypTNM 0-Ⅱ期患者的预后生存,但可使ypTNM Ⅲ期患者获得总生存优势。尤其是ypTNM Ⅲ期中,具有原发肿瘤和淋巴结治疗反应较差者、ypN2分期、ypT3-4分期、中位肿瘤位置的患者应推荐接受更为强化的术后辅助化疗,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第2章早发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背景:我国结直肠癌具有发病年轻化、直肠癌(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居多两大特点。早发性结直肠癌(early 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也称青年结直肠癌(young onset colorectal cancer,YCRC),发病年龄上限的界定尚未统一,在30~50岁之间,多数研究界定为40岁以下人群。其发病部位多位于直肠,且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特点不同于晚发性结直肠癌。近年来,eoCR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早发性直肠癌(early 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RC;young onset rectal cancer,YRC)患者更容易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辅助化疗,其预后和疾病复发特点与晚发性患者可能存在差异。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后早发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病人更加重视,为其制定更加合理的诊疗和随访计划。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早发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纳入NCRT后,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散发性LARC患者441例。以40岁为截点,将患者分为早发性组、晚发性组,在两组患者间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探索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差异。结果:早发性组中68.6%的患者在放疗结束后7周内接受根治性手术,高于晚发性组(52.8%,P=0.047);早发性组ypTNM分期为Ⅲ期患者的比例为51.0%,高于晚发性组(34.1%,P=0.027);早发性组ypN分期为ypN+期患者的比例为51.0%,高于晚发性组(34.1%,P=0.047)。早发性组和晚发性组的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39.2%和25.1%,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5.3%和21.5%,早发性组均高于晚发性组(P值分别为0.049和0.044)。早发性组患者疾病进展大多发生在术后前3年内,尤其在术后第2年,早发性组患者的疾病进展发生率高于晚发性组(分别为55.0%和26.5%,P=0.025)。早发性组患者3、5年DFS低于晚发性组(63.7%vs 81.0%,58.2%vs 74.3%,P=0.016)。早发性组患者3、5年OS低于晚发性组(85.4%vs 93.6%,69.2%vs 84.1%,P=0.0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早发性组中,治疗反应分级(HR=4.804,95%CI为 1.360~16.973)、清扫淋巴结总数(HR=4.336,95%CI为1.739~10.809)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清扫淋巴结总数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3.295,95%CI为1.076~10.091)。在晚发性组中,治疗反应分级(HR=2.626,95%CI为 1.354~5.091)、ypTNM分期(Ⅲ期:HR=5.837,95%CI为 2.968~11.479)、肿瘤距肛缘距离(HR=0.500,95%CI为 0.308~0.812)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脉管瘤栓(HR=3.040,95%CI为1.368~6.753)、ypTNM分期(Ⅲ期:HR=16.322,95%CI为5.049~52.771)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后早发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手术间隔时间更短,术后病理分期偏晚,预后更差,应加强其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监测。第3章探索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预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反应相关miRNA标志物背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首选治疗策略是术前放化疗联合根治性切除术。然而,不同患者治疗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反应,有些患者治疗敏感可获得较好的肿瘤退缩,而有些患者存在治疗抵抗、甚至病变进展可能。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可以预测患者对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反应情况。MicroRNAs(miRNAs)是序列较短的非编码RNA,在包括直肠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s可作为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目的:筛选可用于评估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反应相关的miRNA分子。方法:GEO数据库相关miRNA表达数据经筛选有2个数据集符合入组条件,分别是GSE68204和GSE29298,共计75例肿瘤组织组织样本,对术前同步放化疗的治疗反应根据Mandard肿瘤退缩分级(TRG)确定,TRG1-2为治疗敏感组(Response,R 组),TRG3-5 治疗抵抗组(non-Response,NR 组)。利用 RobustRankAggreg(RRA)方法整合两个数据集的差异miRNA,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预测模型。结果:按照P<0.05、|log2FC|>0.5的标准,采用RRA法整合两个数据集的差异miRNA。通过排序分析,RRA法鉴定出6个差异的miRNA,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iRNA各有 3 个。经比对 miRBase 数据库最终纳入 3 个 miRNA(hsa-miR-1202、hsa-miR-210和hsa-miR-96)用于构建预测LARC新辅助放化疗抵抗的模型。建模组3-miRNA预测NR的AUC值0.774,敏感度0.792,特异度0.724,验证组AUC值为0.892,敏感度0.800,特异度0.833,阳性预测值0.800,阴性预测值0.833,预测准确度为 0.818。结论:基于3-miRNA的新辅助放化疗抵抗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反应,但仍需在临床研究、相关基础实验中进一步评估和验证,以便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制定最佳的新辅助治疗决策。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多柔比星脂质体±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疗效及其与血浆生物标记物相关性的探讨目的: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差,单药化疗的有效率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能够改善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预后。本研究试图探索口服的选择性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在耐药复发卵巢癌中的作用,并通过动态监测患者治疗中血浆VEGF、ctDNA的变化,探索VEGF、ctDNA与疗效的相关性,判断其对预测疗效有无指导意义。方
第一部分PKM2调节糖酵解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CTEPH血管重构背景和目的肺血管重构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表现为内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丙酮酸激酶M2(PKM2)是细胞糖酵解途径最后一步的限速酶,通常在增殖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调节糖酵解进程和Warburg效应。有研究显示糖代谢异常在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中有重要作用,但在CTEPH中尚缺少相关研究,CTE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A)是我国致死率排名第四位的恶性肿瘤,其中约90%的组织学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食管癌早期诊断难,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预后差,探讨促进食管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富含嘌呤元件结合蛋白α(Purine-rich element binding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FCN-411和特瑞普利单抗为研究对象,基于质谱技术分别建立了快速、可靠和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药物浓度,为这两种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治疗药物
背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作为全球居民的首要死因,已成为影响全球居民健康和期望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既往有文献报道了我国高血压、肥胖相关CVD归因疾病负担,然而由于既往研究纳入地区和样本量有限、研究人群基本特征差异、危险因素定义不同等原因,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和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既往有国外研究表示归因于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的CVD负担存在种族
背景软骨缺损修复、软骨支架移植一直以来是整形外科及骨关节外科医生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末,组织工程软骨在裸鼠背部构建再造耳的研究成果被报道,二十余年来,软骨组织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中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ADSC)由于来源广泛,创伤性小
第一部分器官局限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继发膀胱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究器官局限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继发膀胱癌(SBCa)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了根治术的pTa-2N0M0期UTUC患者的数据资料,探究SBCa对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的影响。并进一步挖掘2004年至2017年间在美国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流感病毒是导致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后,会诱导宿主的免疫应答。病毒入侵上皮细胞,诱导天然免疫反应,如干扰素通路的活化可限制病毒复制;肺部驻留巨噬细胞识别病毒发挥吞噬作用;树突状细胞识别病毒可激活T细胞;上述免疫反应诱导大量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发挥清除病毒的功能。既往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导致呼吸道和肺部损伤。但是在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和修复过程中,肺部细胞的动态变化
背景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脓毒症、创伤等引起。据报道,重度ARDS患者的死亡率超过40%,所引起的并发症也同样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爆发对全球造成重大影响,其中累
研究背景及目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是两种重要的代谢调控激素,这两种激素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对糖、脂及能量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胰岛素/生长激素的比例可能是能量消耗和脂肪堆积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两种激素之间存在制衡且胰岛素/生长激素平衡可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既往研究发现光照及饮食可通过视交叉上核形成特定的节律并能影响生物钟系统继而影响代谢,而光照及饮食状态对胰岛素/生长激素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