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流域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动。于2012年-2013年期间,研究了九龙江北溪和西溪浮游植物类群组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北溪重点库区—西陂电站库区进行周年(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调查研究。同时,通过测定水体浮游植物群落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bulk-APA),探讨了研究水域浮游植物磷胁迫的时空变化,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磷胁迫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主要呈硅藻(春季)-蓝藻(夏季)-隐藻(冬季)季节演替,直链藻(Melosira)、针杆藻(Synedra)、栅藻(Scenedesmus)和隐藻(Cryptomonas)是北溪常见的浮游植物。硅藻、绿藻和隐藻是生物量(湿重)的主要贡献者,表现为春季和冬季较高(分别为2.80mg/L和2.73mg/L),夏季较低(0.81mg/L),空间上,下游站点生物量较高。水温可能是九龙江北溪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溶解活性磷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影响,无机氮的作用不明显。APAchla表现为夏季>冬季>春季,游离态APAchla是主要贡献者。从较高的氮磷比和较高的游离态APAchla、推测北溪处于长期磷胁迫的状态。2、九龙江西溪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磷胁迫九龙江西溪浮游植物主要呈绿藻(春季)-蓝藻(夏季)-隐藻(冬季)季节演替,隐藻、栅藻、十字藻(Crucigenia)、直链藻、针杆藻和鱼腥藻(Anabaend)是西溪常见的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生物量呈冬季(8.93mg/L)>春季(5.41mg/L)>夏季(2.49mg/L),下游生物量较高。氨氮和水温是影响西溪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重要因子,溶解活性磷和氮磷比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APAchla表现为夏季>春季>冬季。游离态APAchla对总APAchla的贡献率都较高,推测西溪也处于长期磷胁迫的状态。3、九龙江西陂电站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磷胁迫浮游植物类群组成主要以绿藻、硅藻、隐藻和蓝藻为主,直链藻、隐藻、平裂藻(Merismopedia)、实球藻(Pandorina)、胶网藻(Dictyosphaerium)等为主要优势属。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和3月。流量和水温可能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因素。空间上湖泊区生物量大多都高于过渡区和河流区,且从河流区至湖泊区,硅藻生物量比例逐渐减少,而隐藻生物量比例增加。西陂库区APAchla变化范围为21.22-508.56nmol/μgChla/hr,5月和6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游离态APAChla为最主要的形态。空间上,不同区域的APAChla的变化趋势基本与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活性磷的摩尔比(DIN/SRP)的变化趋势相反。库区APAChla与流量、溶解无机氮、总氮和总磷的摩尔比(TN/TP)和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活性磷的摩尔比(DIN/SRP)呈显著负相关,和总磷呈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