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四川省政府公报》是川政统一之后,四川省政府的机关刊,它由古代的官方报纸“邸报”和清末的“官报”发展演变而来,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四川省政府公报》创刊于1935年3月1日,停刊于1949年9月13日,共出了838期,由四川省政府秘书处公报室编辑发行,它是川政统一之后的第一份政府官报,是政府众多的政令、法规、公文等从上到下的传播工具。本文通过研读完整的《四川省政府公报》原刊,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四川省政府公报》的办报宗旨、栏目编辑、发布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揭示此时期政府的述求和四川政治的发展特点。《四川省政府公报》发布的重点内容总体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即抗战以前、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之后。抗战以前,公报主要关注“围剿”中共红军的各种方法与措施,推行保甲制度,禁烟禁毒等。抗战时期,主要关注川军出川抗战与刘湘逝世,政府奖励、抚恤出川抗战的官兵、优待将士家属、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与政府征募壮丁,战时的粮食供应问题等等。抗战胜利之后,该公报关注的重点内容首先是对抗战胜利工作的善后,包括对抗战功勋进行表彰奖励,对抗战牺牲的官兵遗族发放抚恤金,对汉奸的惩治,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等等,此外,便是为筹措内战经费,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为整肃军队,公布每月从前线逃跑的官兵名单,为挽回颓势,发布《国民反共公约》等等。公报关注重点内容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心的变化,也反映了此时期四川政治发展的大致脉络。《四川省政府公报》具有明显的“行政性”特征,政治“使命感”强烈,前期,维护刘湘对四川的统治是其主要使命,后期努力贯彻国民政府中央的统治意志。它是研究四川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然而,因其公报性质,它的受众面较窄,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社会影响力不可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