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不朽之作,时至今日依然意义重大,仍能跻身于世界文学中的优秀小说之列。该小说几乎包含了斯威夫特在讽刺诗文创作中使用过的各种手法,风格显著。本论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两个中译本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并探求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适当方法。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介绍到我国,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该理论不再单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不再拘泥于译文与原文的对照,而是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努力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对等,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提供了新的翻译批评的标准。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适用范围产生了怀疑,译界的态度由开始的全盘接受发展到现在的颇多批评。为此,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并论证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对构建适合中国文化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指出“功能对等”理论的重要意义;然后,从意义对等和风格对等两个方面对《格列佛游记》的两个译本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从实践上验证功能对等理论的实用性。本文作者认为,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同样具有指导性;文学译作如果在意义和风格两方面与原作基本实现了对等,就是优秀的译作。而要实现功能对等,译者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揭示原文的联想意义、搭配意义、情感意义、语法意义、文化意义等语境意义,以实现意义上的对等;其次,译者应尽力把握抓住原文的风格特征,对语言形式做适当的调整,恰当地翻译原文的各种变异,从而实现风格方面的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