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人图像的区域特征、类型特征,往往被前人忽视,这两点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将羽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人的形体与动物的羽翼相结合的形象,另外一种是被工匠篡改了以后的羽人图像——虽没有羽翼,但内核仍然是羽人。本文将研究对象的时间节点设置在东汉时期,以求小中见大,言之有物。笔者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梳理徐州一地收藏的羽人图像入手,针对具体的形象进行细致地分析。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南馆、北馆)收藏的画像石、铜镜中,共计有70例羽人图像,羽人多散发;骨骼纤细,造型多灵动;衣着丰富多样;羽翼集中在肩部,也有大量腿部生羽的案例。以徐州一地为例,根据考古学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苏北鲁南地区的羽人分为四种类型。A类羽人为肩生羽翼,其中,由于羽翼的形状差异分为三型:对称牛角形羽翼的羽人图像(Aa)、树叶形羽翼的羽人图像(Ab)、收拢鸟翅形羽翼的羽人(Ac)。Aa和Ab的羽翼根据细微差异,还可以划分亚型。Aa型有两个亚型:常规对称牛角形羽翼的羽人图像(Aal)、非常规对称牛角形羽翼的羽人图像(Aa2)。Ab也有两个亚型:杨树叶形羽翼的羽人图像(Ab1)、小槐花叶形羽翼的羽人图像(Ab2)。B类羽人为臂变为翼,根据羽翼的差异可以分为四型:流苏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a)、披肩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b)、箭状尖角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c)、单臂变翼且助力而飞的羽人图像(Bd)、Ba、Bb、Bc根据羽翼的细微差异还可以分亚型。Ba型有两个亚型,一为简式流苏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a1),一为繁式流苏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a2)。Bb型有两个亚型,分为是简式披肩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bl)、繁式披肩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b2)。Bc型有两个亚型:简式尖角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c1)、繁式尖角形羽翼的羽人图像(Bc2)。C类羽人为“无翼而飞”,不生羽翼却能遨游天际,根据姿态的差异与灵活程度,可以分为两型,一是“游泳式遨游”,一是“飞天式翱翔”。D类羽人是那些由于粉本流传过程中的误传、雕刻工匠自身文化水平、雕刻技法的限制而产生的被无意间篡改了形象的羽人。D类羽人没有羽翼,从羽人与其他元素的组合来看,可分为三型,羽人戏凤组合的羽人图像(Da)、侍奉西王母的羽人图像(Db)、骑神兽的羽人图像(Dc)。D类羽人都丧失了作为羽人的标志——羽翼,但他们本源是羽人,只是人为地被去标识化,但从他其他形象特征(比如散发、大耳高出头顶、纤细瘦弱等)以及他在图像中所处的环境(戏凤鸟、侍奉主神、骑神兽)就可以推论出其本来作为羽人的身份。四类羽人中,A类与B类最多,分别为39%与41%,合计80%。C类与D类羽人较少,分别为7%与15%。将A、B、C、D四类型综合来看,可窥见羽人图像由有羽翼向无翼而飞的发展脉络。B类、C类羽人图像揭示东汉时期“无翼而飞”的羽人已经产生,且“单臂变翼、助力而飞”与“游泳式翱翔”的羽人多过“飞天式”羽人,可见飞天的图式在当时虽已萌芽,但未兴盛。以苏北鲁南羽人的细致分类为基础,结合东汉时期盛产羽人图像的其他几个区域——包括河南地区、陕晋地区、四川盆地地区的典型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再与苏北鲁南地区的羽人图像进行比较,在异同之中发现苏北鲁南地区羽人图像的特点。河南地区的羽人主要以画像石与壁画的载体居多;画面较简洁,且羽人的出场频率没有其他几个地区高;羽人多与铺首衔环组合出现;河南东汉时期的青铜羽人受到了陕西地区的影响,与陕西出土的西汉时期青铜羽人的造型几乎-致;雷公羽人的造型特点与苏北鲁南地区的Ab2型羽人一致,但内核不一样,前者为神,后者为仙。陕西山西地区的羽人载体主要为画像石与墓室壁画,对称或半对称刺状羽翼与多层牛角重叠羽翼的羽人是此地区独有,并且只出现在主神的肩部,而苏北鲁南地区的羽人则没有这样的羽翼。四川的羽人图像一般出现在画像砖、石棺椁、铜镜、青铜陶瓷灯具、摇钱树以及其陶制基座。日月神造型的羽人以及长羽状线条羽翼的羽人是此地独有的。裸体羽人也是此地羽人的重要分支,另外三个地区都没有如四川盆地这般大胆直接地表现裸体,苏北鲁南地区只有贴身的薄衣的表现方式,与之稍稍接近。四川盆地的羽人喜好人间的游戏。对比其他地区的羽人图像,没有一个地区的羽人能如四川盆地地区的羽人那般热爱凡人的游戏。苏北鲁南地区的Aa型羽人与四川盆地的一类主神羽人十分相似,拥有对称牛角羽翼,且主题内核一致,均是主神的表现方式,足以证明四川盆地地区与苏北鲁南地区在东汉时期是有文化交流的。苏北鲁南的羽人图像主要出现在画像石与铜镜之上,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丰富;羽人羽翼的位置分布与构成比较多样;羽人衣着与身份最为多样,且在后期已经有性别趋向,且根据主神而与之对应。羽人图像对后世的羽人及相关图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线条、构图、面部刻画、姿态、羽翼这几个方面,他在东汉晚期在造型与风格上已经开始流露出魏晋的趣味了,可见魏晋的神怪题材的艺术活动(墓室绘画造像、佛教飞天的造型)都是受了东汉羽人图像的影响。羽人图像从西汉至东汉达到顶峰后进入魏晋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之中。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战乱遁世厌世之情绪;二是因为文化、经济、政治中心由北转南。三是源于民众对神仙的态度的转变。而这三者是渐进作用的。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为考古学类型学、历史文献法、量化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