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区划作形式上是将一国领土划分成不同层级、一定大小的地方行政单位;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构架一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自清末引进西方“市制”,城市型政区出现,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切块设市模式转向广域型设市模式后,城市化与行政区划改革紧密相关,有正向的相互推动,也有逆向的排斥阻碍,城市型政区呈现运动式的迅速扩张。宪法对行政区划只作了原则规定,国务院和民政部制定的规定简单、可操作性不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的法律调控在法律文本上存在重大缺失,法律的实际运作空间被行政手段排挤,政策仍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占据支配地位,实际运行依赖政策,依靠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审批,民政部门具体承办。总体而言,我国对行政区划的管理模式仍然是行政调控模式。在宪政理念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当从行政调控模式向法律调控模式的转型,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行政区划、将其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回顾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分析期间出现问题、完善行政区划法律制度正是本文的脉络。本文共分四部分,各部分内容主要是:第一章,行政区划概述。梳理行政区划概念多学科的理解,提出宪政法治理念下行政区划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行政区划的三大要素、三种类型、接着从对行政区划的宪法条文的解读分析行政区划的法律规定,而实际中的行政区划概况与法律规定的偏差,概括中国现行行政区划的主要特点。第二章,城市化与行政区划。究其起源,城市与行政区划具有同源性,均产生与国家诞生之初、且是为实现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的需要。但城市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的城市型政区则要晚的多,萌芽于中世纪的城市运动。中西方的行政区划对市制模式的选择有不同回应,中国城市化与行政区划紧密相关,既表现为正向相互、也表现为逆向互动。第三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回顾、问题反思。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制扩张和城市型政区的运动式增加。但同时冷静反思,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存在诸多问题。第四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的法治之路。宪政理念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要从旧的行政调控模式向新的法律调控模式的转型,纳入法治的轨道上来。针对上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改革的问题,要完善中国的行政区划法律制度。结论。从宪政法治的角度,倡导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走法律调控模式的法治道路,完善宪法、行政区划法、救济法等行政区划法律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