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世纪上半期,伊斯兰教传入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与当地原始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后,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信仰。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传播和发展历程的考察,归纳总结了该地区伊斯兰文化的三大特色: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化参差不齐;苏非主义色彩浓艳;政教关系先即后离。全文分四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概述了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厘清了伊斯兰教的发展脉络。8世纪上半期,伊斯兰教传入伏尔加—乌拉尔地区;922年被定为布加尔王国的国教;金帐汗国时期,别尔哥和月即别汗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推行伊斯兰教,伊斯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喀山汗国时期伊斯兰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1552年沙俄吞并喀山汗国后,对伊斯兰教采取残酷的打压政策,此后伊斯兰教一直处于受压制的状态。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伊斯兰文化的第一个特色。首先叙述了伊斯兰化程度不一的两个表现:不同区域的伊斯兰化程度不同,其中农业地区的伊斯兰化程度深于游牧地区;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化程度不同,鞑靼人的伊斯兰化程度深于巴什基尔人。在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时本文认为,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平原、荒漠、森林、丘陵等多种地形,导致了居民的多种经济生活方式,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必然产生不一样的精神需求;不同的精神需求正是伊斯兰化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具体探讨了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苏非主义,系统考察了苏非主义的传入和影响。接下来阐述了苏非主义在该地区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非主义盛行的原因,认为苏非主义本身的包容性是内因;图腾崇拜、多神教、犹太教、萨满教等宗教文化是苏非主义盛行的外因。 第四章分析了伏尔加—乌拉尔地区伊斯兰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沙俄入侵之前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而在入侵之后伊斯兰教基本上不过问政治。高度集权的政治专制体制及其宗教政策是该地区未出现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的决定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