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指导并对细菌培养阴性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115例,行病原学检查的患者共60例,我们选取这60份病例作为样本。其中男54例,女6例。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81岁,平均39岁。55例为创伤性骨髓炎,其中的50例患者外伤后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内固定手术。5例为血源性骨髓炎。发病部位:股骨20例,胫骨25例,腓骨12例,肱骨6例,桡骨2例,距骨2例,尺骨、跟骨、趾骨各1例。查阅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所有慢性骨髓炎患者病历,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例,将入选病例的患者一般情况、诊治情况、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逐一记录。将所采集数据分别制作成表格,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有39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46株、15种病原菌,其中1例培养出3株,5例培养出2株,33例培养出单株;革兰氏阳性(G+)菌25株,革兰氏阴性(G-)菌21株,绝大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本次研究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5%(39/60),国内同类研究的阳性率在80.1%-86.6%之间,表明我院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偏低。本次我院60例骨髓炎患者病灶中分离出的15种46株病原菌中,G+球菌25株,占54.3%,G-杆菌21株,占45.7%,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只占总菌株的32.6%,溶血性链球菌1株,占2.2%,其他菌占65.2%。慢性骨髓炎细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仍占首位,但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上升,其中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感染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创伤性骨髓炎与血源性骨髓炎之比为11比1,大部分病人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论:创伤、手术及内植物的使用已成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病因。慢性骨髓炎细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存在多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仍占首位,但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上升,其中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感染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绝大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我院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偏低,应改进细菌培养方法,开展厌氧菌及L型细菌培养,并对取材方法进行改进。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尤其应注意新型抗生素的使用,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