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并为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用药情况、服药时间、临床表现、肝脏生化学检查、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等。 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尿黄、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痛等,皮肤和巩膜黄染等肝病特征症状,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性表现。本研究中致肝损伤药物主要有中药和中成药,占64.2%,其次以抗菌药、激素及肿瘤化疗药所致肝损害为多见,而其他如心血管药、降脂药、免疫抑制药、抗结核药、降糖药等亦时有发生。患者在用药后,最短发病时间3天,最长30余年,其中急性肝损伤者110例(82.1%),慢性肝损伤者24例(17.9%)。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异常,其中以ALT升高为最常见,有128例(95.5%)。临床分型结果显示:肝细胞损伤型最多,共88例,占65.7%,混合型次之,共28例,占20.9%,胆汁淤积型最少,共18例,占13.4%。经停用可疑损肝药物,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激素、调节免疫、支持、人工肝等治疗后,134例患者出院时治愈78例(58.2%),好转50例(37.3%),未愈2例(1.5%),进展自动出院2例(1.5%),死亡2例(1.5%)(1例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1例进展为肝功能衰竭在等待肝移植过程中并发肝性脑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95.5%。患者转归跟年龄、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医生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并密切监测肝功能,预防和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当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早停用可疑损肝药物,并及时诊治,以提高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