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之下2020年高考将延期
1月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已印发,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确保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同时发布附件《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3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同一天,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妥做好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考安排及相关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将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4月12日,北京市教委宣布2020年北京市高考时间为:2020年7月7日至10日,其中7月7日至8日为全国统一高考时间;7月9日至10日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同时,4月27日(周一)高三年级开始返校学习,初三年级按照5月11日(周一)做好返校学习准备。中小学其他各年级的返校,以及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和幼儿园的返校将另行考虑。
4月20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全省高中毕业年级(含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毕业年级)学生的开学时间定为5月6日(即五一劳动节后的第一天),初三年级的开学时间将由各市(州)研判后发布,其他学段和年级的开学时间另行通知。消息尽管简短,且只公布了高三年级的开学时间,但足以令人振奋。至此,全国所有省区都已公布了高三开学时间。值得欣慰的是,湖北省高三年级的开学时间并没有特别滞后,与此前一批公布时间的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基本保持一致,只稍晚了一周左右。
同样令人兴奋的是一同发布的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与全国保持一致、不掉队。由此,湖北的高三考生将与全国其他地方的考生同时完成高考,并开始享受愉快的暑假。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公布消息的省份,湖北省的开学时间和高考时间可谓万众期待。不少网友看到通知后,也非常地激动,纷纷留言称“终于等到你了”。至此,全国不再有人掉队!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教育部提出,各地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可按照省域同步原则,安排高三毕业班学生先返校;要根据高考时间,指导高中学校相应地优化调整高三年级教学计划和复习备考安排,有序安排好高考前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对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摸底和诊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教学衔接;要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逐一摸排,对存在学业困难的,返校后要进行专门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跟上教学进程;并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防疫教育和心理辅导,缓解考生焦虑情绪。
高考延期后,其他相关考试也有所调整。教育部明确,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由相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艺考中,有关高校要在科学研究论证后,对于确需举行现场校考的,要在高考后组织,并尽可能减少参加校考的考生规模。“强基计划”有关工作时间节点较原定时间顺延一个月,学校考核仍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进行。
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高校组织的考试由相关高校按各地疫情防控要求安排;高职分类考试、体育类专业考试等省级统一组织的考试由各省级招委会根据本地疫情防控要求确定。高考体检工作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协调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稳妥有序安排。
教育部要求,各地须加强考试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分发、施考、阅卷等各环节的管理规定,确保试题试卷绝对保密;并应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以及高温、台风、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高考延期是确保公平必要举措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延期决定基于健康和公平两方面考虑:坚持“健康第一”,把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健康高考”;坚持“公平第一”,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考关系着国家人才选拔、社会公平,关系千万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既要选拔出优秀人才,又要确保公平。教育部审慎研究决定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是顺应疫情防控形势的科学决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对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的态度,从结果上也将有利于更公正公平地选拔人才。
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省份在延迟开学期间实施了“停课不停学”,降低了疫情对学校教学的影响。但在线教学毕竟与集中备考有差距,各地学校组织在线教学的经验、水平也有差异,学生复习效果受影响在所难免。尤其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而言,网络学习环境、家庭环境都不利于其利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备考冲刺,由此反而会拉大学习差距。高考延迟一个月,可以让他们有一定时间集中备考。決策背后是对考生和家长关切的回应,也是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此外,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高考延迟一个月,届时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更有利于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组考、应考各方也将更从容。
今年高考殊不寻常,但确保高考组织工作万无一失的要求不能打折扣。各地要在做好高考防疫工作的同时,加强考试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分发、施考、阅卷等各环节的管理,确保考试组织万无一失;要严格执行考务管理规定,加强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严肃招生工作纪律,确保高考以及招生录取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以在线视频测试为契机深化艺考招生改革
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受疫情影响,有关高校均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教育部近日对因受疫情影响而推迟进行的艺术生校考作出部署,明确高校要科学研究论证后,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对于确须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
这是基于当前疫情防控实际,做出的有利于维护特殊类型招生秩序以及考生权益的举措。而且,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引入在线视频测试方式,不但可以解决当前艺考专业考试的“燃眉之急”,而且也可为今后在研究生复试面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面试、“强基计划”学校校测之中,采用更便捷、更低成本并确保公平公正的在线视频测试积累经验,以此深化推进考试招生改革。
事实上,采用省级统考成绩、减少校考专业范围,看似应急之举,实则改革之需。一方面,将疫情防控放在首位,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延续了鼓励省级统考、逐步推动平行志愿录取、最终提升艺术类招生质量与水平的改革方向。而高校用在线视频方式进行测试,也是在在线教育十分“火爆”的背景下,值得期待的测试方式。之前北京的高三学生已经在家进行了新高考的适应性测试,被称为“云”考试。虽然适应性考试的要求和高考正式考试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这至少证明在线考试是行得通的。艺术类考试招生改革的重点,是引导社会理性看待“艺考热”,扭转部分考生视艺考为成名捷径的心态,改进投档模式、优化招录程序等。近年来,随着文化课成绩门槛的提高和省级统考的推进,更释放了艺术类人才招生培养向提升质量、规范发展、科学公平积极迈进的信号。其实,这种方式也已经在地方有所探索,如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戏剧影视)专业今年的春考招生,由于疫情期间无法进行自主测试,就将其调整为以提交材料审核 网络视频测试的方式进行,这也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在线视频测试,从技术手段角度看已经十分成熟。
通过艺术考试,选拔和培养一批“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高水平文化艺术人才,是新时代广大高校承担的使命,也是众多考生实现梦想的途径。对于广大考生来说,经过教育部和省级考试機构多年努力,现已建成的省级统考覆盖了大多数艺术专业,绝大部分考生可直接凭省统考成绩录取。这种方式为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便利,免去“赶考”与“陪考”的奔波劳顿。另外,以省统考成绩为录取依据,推动艺术专业平行志愿的实行,可最大限度减少线上考生掉档,维护考生权益和考试公平。
对于相关高校来说,控制校考规模、提升考试效率、严格招生管理,是推动高校招生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必要举措,既维护了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科学高效,也加快了提升高校招生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艺考作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面对各方期待,需要确保各环节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每一位考生的权益。
确保艺考公平公正,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考生身份审核、严格规范测试程序、鼓励“考评分离”、强化监督管理等方式,做到层层确认、环环把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考生,高校需要积极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兜底保障,让广大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到“一个也不能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作弊成本,有效遏制少数考生的作弊动机和行为,严格防范和处理内部人员违反招生规定行为和营私舞弊行为,让作弊和违规“不敢为、不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和招生秩序。
艺术类招生考试担负着选拔艺术人才、哺育艺术幼苗的重任。期待战疫期间的艺考能够交出一份令考生和社会满意的答卷,也期待日益完善、规范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选拔和培育出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夯实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人才之基。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全社会的一场大考,考生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心路历程。这一经历既是挑战,也是历练。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每位考生都应努力涵养家国情怀,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把自己锻造成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栋梁之才。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