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观察扶正抑瘤汤对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以统计学方法了解其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作用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为该方剂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详实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D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化疗4周期,治疗组采用DP方案化疗4周期,同时口服扶正抑瘤汤,21天为1周期,连续治疗4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EA、CA211、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相关毒副反应及安全指标(血常规、肝功、肾功等)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结果:
治疗期间因脱落3例,共收集符合标准病例57例。
1、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患者的CEA、C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EA、CA211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缓解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PS评分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患者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方面,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肠道反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肾功能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能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211的水平;
2、扶正抑瘤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证候,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3、扶正抑瘤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的下降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本研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临床对照试验研究,观察扶正抑瘤汤对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在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以统计学方法了解其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作用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为该方剂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详实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取DP(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化疗4周期,治疗组采用DP方案化疗4周期,同时口服扶正抑瘤汤,21天为1周期,连续治疗4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EA、CA211、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相关毒副反应及安全指标(血常规、肝功、肾功等)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结果:
治疗期间因脱落3例,共收集符合标准病例57例。
1、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患者的CEA、C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EA、CA211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缓解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PS评分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后患者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方面,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胃肠道反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肾功能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扶正抑瘤汤联合化疗能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211的水平;
2、扶正抑瘤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证候,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3、扶正抑瘤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的下降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