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系列客观事实表明,仅仅对贫困大学生施以物质帮助远远不够,他们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关爱,部分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不仅成为制约他们成长成才的瓶颈,而且给高校甚至社会的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在新时期我们高度关注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在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表现入手,通过调查研究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寻找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原因,提出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对策和建议,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共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论述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界定了精神贫困、高校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这三个关键概念;从心理和思想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种种表现。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心理上的主要表现有:较强烈的自卑心理、敏感的自尊心理、较严重的自闭心理、较明显的抑郁倾向;思想上的主要表现有:依赖思想、消极思想和悲观情绪、享乐主义思想、诚信缺失、不知“感恩”不讲“孝道”。指出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消极影响。第三部分:从经济、社会、教育、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形成原因。其中,必须支付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等经济上的压力、对社会现象的错误认识、社会价值观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学校及家庭的不良教育是产生精神贫困的外因;贫困大学生不能正视贫困及其不良的个体心理素质是产生精神贫困的内因。第四部分:主要从高校教育方面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对策。提出了经济扶持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前提、心理辅导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重点、思想教育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关键、拓宽就业渠道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等教育对策。此外,解除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还需要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对比分析了"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关于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情况,就如何实现建筑低碳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为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正>[教材分析]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后的监护和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接受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患儿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3 d-17岁,中位数6.5月,体重3-52 kg,中位数4.75 kg。术中患儿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血糖、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的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及作用的大小。方法 应用 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
以特定行业388家国有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为样本,在界定过度投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上,选取治理机制中的股权结构、董事会和产品市场竞争三方面,分析并实证检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并行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经济合作形式,它
体态语作为非言语行为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目光语、手势语、身体姿势等多个方面;各语种体态语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文化差异。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
农业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重要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农产品供求及其价格极易受到自然灾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波动。为解决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这一难题,人们经过长期的探
《尘埃落定》是新时期难得的优秀长篇小说,其在语言上的最大特征便是具备诗歌语言的特质和审美功能。本文通过对“象征性”、“抒情性”、“音乐性”、“隐喻性、哲理性”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