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显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青少年中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高发与原癌基因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的不同类型的重排活化密切相关。Ret是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神经与肾脏发育中发挥重要功能,其配体是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目前,有关ret基因重排早期活化机制及其在甲状腺癌与其他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首先运用RT-PCR法对部分中国人PTC患者病理切片进行了ret基因重排与否及重排类型的检测表明:有PTC1-PTC4等4种重排,其中以PTC1重排形式较为常见,并且存在一个病例中多种重排形式共存的现象。 第二部分研究利用免疫沉淀/共沉淀实验证明:出现频率较高的ret基因重排形式PTC1与PI3K的家族成员、在起始DNA损伤信号监视网络中的主导激酶ATM分子相互作用,而原癌形式的RET蛋白则不能同ATM结合。PTC1与ATM的相互作用不依赖辐射,也不被PI3K家族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抑制。缺失体实验进一步揭示此相互作用区段为ATM的负显性调控区亮氨酸拉链与脯氨酸富含区(LZPR)与PTC1的酪氨酸激酶(TK)结构域。 第三部分,工作是通过激酶活性测定,证明PTC1的激酶活性不受ATM-LZPR表达的影响;同时通过分别抽提表达LZPR或共表达LZPR+PTC1的细胞的胞浆、胞核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PTC1的表达能够影响ATM-LZPR定位:由LZPR单独表达时胞浆、胞核共同定位变成与PTC1共表达时仅定位于胞浆。此外,PTC1过表达能使ATM的激酶活性降低,进而降低p53蛋白Ser15位的磷酸化水平,表现为受照射细胞G1期阻滞能力较空载体对照的为低。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PTC1可能通过与ATM的LZPR结构域结合,将ATM滞留于细胞浆,并进而影响ATM与p53所介导的细胞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和凋亡调控,破坏细胞自稳平衡机制和基因组的稳定性。ATM的正常调控机制因ret重排活化而得以改变,这极有可能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生成、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机制之一。诚然,有关ret基因在PTC生成中早期活化及其对ATM调控功能影响的精细机制等诸多科学问题尚有待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