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关联模式下《孟子》中的隐喻构建与理解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隐喻研究的热潮,然而像《孟子》这样以丰富隐喻见长的中国古代经典却很少得到国内隐喻界的关注。尽管早已有研究关注《孟子》中的隐喻和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所产生的文学效果,但从认知语用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关注其中隐喻的构建和理解过程,却很少有研究涉及过。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本文以《孟子》中的新奇隐喻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语用层面,以冉永平提出的顺应——关联模式为基础,在微观语义层面,以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为构建机制,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对日常交际中隐喻的构建和理解进行阐释。语用层面上,文章认为隐喻的构建和理解是一个以关联为导向的,语言选择和语境因素之间的动态顺应过程。关联假设是通过语言结构和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语言语境以及认知环境之间的互相顺应来实现的。语义层面上,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在顺应——关联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这个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文以《孟子》中的新奇隐喻为研究对象,采取了理论和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上,新奇隐喻被定义为通过构建者的想象和抽象思维创造出相似性的隐喻。操作定义上,新奇隐喻是依照两个维度进行界定的:1)新奇隐喻的喻体是第一次作为其所在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被使用的;2)根据《词源》的记录,第一次在《孟子》中出现的隐喻就被判定为新奇隐喻。文章主体包括《孟子》中隐喻的构建和理解。研究结果发现,《孟子》中的隐喻构建包括隐喻策略的选择,源域的选择,概念映射和整合以及语言实现形式。隐喻理解包括隐喻识别,源域的理解和构建语境假设,概念映射和整合以及推理结论。每一个部分的运行都是以关联为导向对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步骤都是以顺序的方式进行的,更多时候,他们是同时发生的。具体来说,研究发现:1)孟子选择隐喻作为一种辩论或说服的策略,是其顺应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寻求最佳关联的结果。2)《孟子》中源域的选择是在关联假设的引导下,创造象似性和遵循临近性原则的结果。3)《孟子》中的隐喻既可通过隐喻标志识别,也可通过语义或语用冲突来识别。4)理解图式型源域需要顺应听者的百科和逻辑知识,而单个个体的源域理解则需要在关联假设的引导下,遵循临近性原则寻求相似性。5)隐喻意义的产生和获取最终依赖于概念映射或概念整合这一连接机制。此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将语用理论和认知视角结合起来,为日常交际中的隐喻构建和理解,提供了一个尝试性的全面的解释模式。另外,语用认知的研究方法也为《孟子》和其他类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造就了中国的生命美学,也造就了中国的生命美学的“‘后美学时代’的审美哲学…“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审美形而上学”以及“‘后宗教时代’的审美救赎诗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及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跨地域互联网消费日趋成熟。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持续重视“三农”问题,希望通过互联网模式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产品上行旨在将各
<正>研究目的:构建篮球进攻技战术能力评定的指标体系,确立篮球进攻技战术能力的评定方法。显然,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篮球科学化的训练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
会议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服务利用及需求情况,对开展高质量的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节育服务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匿名问卷对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南
综述了7-苯乙酰胺-3-氯甲基头孢烷烯酸对甲氧基苄酯(GCLE)的三种合成路线.并介绍了GLCE的用途.
自会话结构分析理论形成以后,20世纪60年代末以Harvey Sacks为代表语言学家提出的会话结构分析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本文将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对中英两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真人
STCW公约和规则的马尼拉修正案对STCW公约做出了一系列适应新时代的增减和修改,是该公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马尼拉修正案的及时有效的实施,对规范航运
清末道光年间,说书艺人石玉昆在北京名噪一时,其所唱之书为包公断案的一系列故事,有听者听而录之并整理成书,即为《龙图耳录》。对《龙图耳录》一书,学者多从文学和版本两个
<正>陶瓷运用贴花工艺手段进行装饰,在国外有近百年的时间,在我国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陶瓷贴花不仅运用在日用陶瓷装饰,也被用在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陶瓷上。而网印
<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胃癌根治术的深入开展,胃癌治疗趋向个体化: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规范手术以及晚期胃癌的扩大手术或综合治疗。在早期胃癌等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