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硫仑联合铜离子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双硫仑联合铜离子(DSF/Cu)的抗肺癌免疫活性及其对肺癌及结肠癌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影响,为DSF/Cu在治疗肺癌和结肠癌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采用0.05μM~1.6μM的DSF/Cu处理人肺癌细胞株NCI-H460和A549细胞,通过MTT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凋亡及免疫原性相关分子CRT、HSP70、HSP90和MHC-Ⅰ的表达情况。(2)构建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五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50 mg/kg)DSF/Cu、中剂量(75 mg/kg)DSF/Cu、高剂量(100 mg/kg)DSF/Cu和阳性对照组,观察DSF/Cu对肺癌移植瘤小鼠的体重及肿瘤生长变化等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SF/Cu对肺癌组织ICD相关分子CRT、HSP70表达、T细胞的分群以及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情况。(3)采用0.05μM~1.6μM的DSF/Cu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SW620和HCT-116细胞,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凋亡及免疫原性相关分子CRT和HSP70的表达情况。(4)构建小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五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50 mg/kg)DSF/Cu、中剂量(75 mg/kg)DSF/Cu、高剂量(100 mg/kg)DSF/Cu和阳性对照组,观察DSF/Cu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的体重及肿瘤生长变化等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SF/Cu对结肠癌组织ICD相关分子CRT、HSP70表达的情况。结果:(1)DSF/Cu处理人肺癌细胞株NCI-H460和A549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0.44μM和0.38μM;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肺癌细胞表面CRT、HSP70、HSP90和MHC-Ⅰ分子的表达升高(P<0.05)。(2)肺癌移植瘤实验表明,DSF/Cu治疗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荷瘤小鼠的总生存期显著增加;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均显示实体瘤组织中CRT、HSP70表达升高(P<0.05);DSF/Cu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CD4+和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CD4+和CD8+T细胞释放IFN-γ的水平显著性上升(P<0.05)。(3)DSF/Cu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SW620和HCT-116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0.307μM、0.295μM和0.271μM;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肠癌细胞表面CRT、HSP70的表达上调(P<0.05)。(4)结肠癌移植瘤实验表明,DSF/Cu治疗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肿瘤的生长速度减慢,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体瘤组织中CRT、HSP70表达升高(P<0.05)。结论:DSF/Cu能诱导肺癌和结肠癌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高CRT、HSP70、HSP90和MHC-Ⅰ等分子的表达,并通过靶向NPL4以及增强T淋巴细胞免疫及IFN-γ表达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类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改变。尤其以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聚集增多为主要特征。但目前临床上对肾脏纤维化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且其具体的发生发展机制还有待阐明。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大量浸润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肾纤维化进程中有重要作用。而在肾纤维化进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通过转分化机制转变成肌成纤维细胞,参
听力损失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感觉障碍,是许多内耳疾病的临床表现。内耳感觉毛细胞受损或丢失是引起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但哺乳动物的内耳缺乏增殖或再生能力。因此,一旦内耳感觉毛细胞受损或丢失将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很难挽救。目前,纳米递药系统在内耳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显示出向内耳递送各种治疗剂的巨大潜力,但如何有效的将药物递送至基底膜顶回毛细胞是耳科学专家面临的重大挑战。通常认为,药物经局部给药后会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养老方式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很好地解决当下的养老问题,智慧养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智慧养老处于发展的初期,正面临诸多挑战,探索并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探讨了智慧养老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建构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其次,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应用了Cite Space V研究工具,对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
1.背景及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约有25%的人群发展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经大大降低了HF的死亡率,但HF的5年生存率仍然接近50%。研究表明,MI后过度的炎症反应在心肌重塑和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及时地控制MI后的炎症反应,是延缓或阻断MI后HF的新策略。然而,目前并没有抗炎药用于MI后HF的防治。黄
研究目的:通过多种T细胞分化早期特异性转录因子过表达,诱导终末分化的效应性T细胞去分化,探讨效应性T细胞直接重编程为记忆性T细胞的可行性。研究背景:T细胞治疗回输的基因工程化T细胞因体内增殖和存活能力低下,严重限制了过继性T细胞治疗的长期抗肿瘤效果。有研究发现,T细胞的治疗效果和增殖潜能取决于T细胞的分化状态。处于分化早期的T细胞具有更长的寿命,更强的增殖潜能和重构完整T细胞亚群的能力,因此更适用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外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病理特征,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疾病谱很广,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以及进展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气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中的人-畜-水生动物共患致病菌,DNA条形码可实现对气单胞菌的高效准确鉴定,为合理选择抗感染治疗用药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频繁爆发的气单胞菌感染性病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限制了养殖行业的发展。了解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基因和通路,探究免疫应答关键基因的序列结构信息可为药物靶点的发现与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为致病菌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实验以33株气单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理机制复杂的慢性肠道疾病,缺乏有效治愈方式,仅能通过外科手术、药物等手段进行缓解及延缓疾病复发。因此,明确IBD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药物进行IB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细胞内作为核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而在感染或细胞损伤时,IL-33作为“警报素”被释放到组织中,通
玛咖酰胺是玛咖中的一类特征性活性成份,富含玛咖酰胺的玛咖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改善生殖健康等多种生物活性。N-苄基二十二碳六烯酸酰胺(N-benzyl docosahexaenoic acid amide,NBDHA)是已发现的玛咖酰胺中不饱和程度最高的一种新型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相似。NB-DHA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不饱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检出率不断上升。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传播率、高致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并且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因此,寻找具有新型骨架、新型抗菌机理的抗肺炎克雷伯菌先导化合物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前期从蜚蠊肠道分离到一株肠道内生菌WA5-4-31,其发酵液具有较强且稳定的抗肺炎克雷伯菌活性,但其抗菌物质基础不明。本文以菌株WA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