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补肾活血之中药口服、坐浴及外涂,治疗肾虚血瘀型外阴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蛋白(P16)在外阴营养不良发病中的的作用,从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增殖的角度,探讨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补肾活血法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作用机制,为外阴营养不良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对100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皮损部位进行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组织内Cyclin D1、CDK4和P16的含量;同时选取于我院行会阴修补术患者的外阴皮肤标本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Cyclin D1、CDK4和P16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关系;应用补肾活血法对上述100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综合治疗3月,治疗结束后皮损部位再次取材,测定其Cyclin D1、CDK4和P16的表达,并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计算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痊愈15例;显效47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100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治疗后外阴痒痛程度、外阴色素脱失程度、病损范围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yclin D1在皮损治疗前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和正常组(P<0.05)。(4)CDK4在皮损治疗前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和正常组(P<0.05)。(5)P16在皮损治疗前的表达与治疗后及正常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2)Cyclin D1、CDK4在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皮损部位治疗前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外阴皮肤的细胞增殖失常及细胞周期的进程加快有关系。(3)补肾活血法能够减少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外阴局部Cyclin D1、CDK4的表达,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延缓病情发展。(4)Cyclin D1、CDK4与外阴营养不良关系明确,可以作为评价本病的临床疗效指标。(5)P16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病关系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