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机理实验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中碎屑流的裹气流态化减阻运动机理,以汶川地震过程中所触发的谢家店子滑坡为原型,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土力学实验成果,通过自行研制的流化床实验装置、三维复杂地形下碎屑流裹气流态化运动实验装置和圆环式旋转剪切实验装置,对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减阻运动机理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有静态流化床实验、动态三维复杂地形下的裹气流态化运动实验、圆环式旋转剪切实验,获取了丰富的碎屑流静、动态流态化数据,探讨了在不同裹气(供风)条件下,碎屑流运动特征(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和运动形态)、堆积特征(堆积形态和堆积厚度)、动态剪切强度等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在裹入气流作用下的流态化运动特征。基于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对滑坡类碎屑(颗粒粒径变化范围广(0.1-7 mm)、细颗粒含量高、颗粒形状极不规则),其堆积碎屑间表现出较强的咬合度,不规则颗粒间容易形成“架桥”现象,堆积碎屑整体稳定性较高。当供风量较低时,气流主要沿粗颗粒间空隙逸出,对试样的整体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当供风量达到一定强度时,试样内部未能及时逸出的残存气流,开始在试样内部聚集,产生近水平状气泡,形成试样内部的局部高压区;因该类碎屑颗粒整体稳定性强,在试样进入流态化状态之前,随着供风量的继续增加,大量气流不能及时逸散,在试样底部形成高压气垫层,将试样整体性抬起,形成所谓的空气擎托现象。(2)由三维复杂地形下的碎屑流裹气流态化实验中可见,随着供风量的增加,碎屑流的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都有一定增加,表明碎屑流运动过程中底部气流的裹入,具有减阻作用,有利于碎屑流的远程运动;但由于碎屑流的高度离散化,该作用仅在有限区段存在。(3)在三维复杂地形下的碎屑流裹气流态化实验中,干碎屑流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流体运动特性,受地形约束,可见弯道超高、爬坡堆积等流态化运动现象。在碎屑流的高速运动过程中,由于沟谷岸坡地形约束引起的碎屑流“分流-汇流”运动过程,可在碎屑流近沟谷岸坡侧形成纵向“沟-脊”相间的流态化堆积地貌;运动路径前缘开阔地形下碎屑流的无侧限跳跃式扩离运动,则可在运动路径上形成共轭“X”型堆积形态。(4)在三维复杂运动路径上,碎屑流的运动速度减小的极快,导致碎屑流发生快速堆积,碎屑流整体运动距离均较近,该现象表明运动路径上地形的阻挡对碎屑流的运动具有明显的耗能减速作用。碎屑流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一现象进一步表明,在碎屑流的运动过程中,必定存在裹气或裹水等某些减阻机制,使其得以实现远程运动。(5)环剪实验成果表明:碎屑流运动过程中,底部气体的裹入,可起到明显的减阻作用。在供风条件下,环盖与试样间的动态剪应力值在120-200 Pa间变化,仅为无供风条件下试样与环盖间动态剪应力量值的一半。(6)在无供风条件和供风条件下,随着碎屑流运动速度的增加,碎屑流与运动路径间的摩阻力增加不明显,该现象表明,碎屑流运动速度的改变,对其与运动路径间摩阻力的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石门水库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北麓中山区的莫勒切河中上游,坝址区河床覆盖层为厚达120 m的冰水沉积物,岩性为结构密实的砂卵砾石,局部呈弱泥质胶结,偶含漂石,作为80 m高坝坝基,其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的准确性对该工程的设计至关重要,而针对这种深厚层粗粒土地区的勘探、取样和试验等历来是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难点。通过多种技术创新手段,克服恶劣环境和诸多困难,采用SM植物胶钻探工艺和金刚石钻进工艺方法
基于84口探井资料和大连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辽东湾地区沙二段砂体分布的时空差异性,并总结典型的差异富砂类型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沙二段不同类型富砂带、不
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技术的基础、思维的体操、理性的精神,既有卓越的智力价值,又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更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在文化视野下,数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素养;不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长6油层组广泛发育深水重力流,基于对长7-长6段共计852.7 m岩心的精细分析并结合测井、录井等数据,总结分析了湖盆重力流沉积岩相的类型、成因、特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氧化硅改性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钛.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增长、团聚和锐钛向金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