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之首。由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局部晚期或者全身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放疗和化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其中约40%为局部晚期NSCLC。局部晚期NSCLC是指已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侵犯纵隔重要结构(T4)或有对侧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N3)的非小细胞肺癌。按照UICC2002肺癌分期标准,局部晚期NSCLC包括ⅢA和ⅢB期的NSCLC。长期以来,放射治疗被认为是局部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放射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并对大部分病例起到姑息治疗的效果。放射治疗后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2年生存率为10%~15%,5年生存率为5%。近十几年来,放化综合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取代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成为了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而同期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治疗模式,使局部晚期NSCLC的3年生存率提高至26%左右。放射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单纯常规放疗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对于Ⅲ期NSCLC造成治疗失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局部肿瘤控制率低。现代剂量学研究显示,提高肿瘤的局部照射剂量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但是由于局部晚期NSCLC病期较晚,且周围有心脏、食管、脊髓等危及器官以及正常肺组织的耐受剂量限制,用常规放疗难以提高照射剂量。因此,通过改善放疗技术提高照射剂量从而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是必需的。三维CT模拟定位和放射治疗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实现精确放疗的前提。它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形状在三维方向的适合度大大提高,进一步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提高治疗比。因靶区剂量分布的改善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减少,可使靶区处方剂量进一步提高和周围正常组织并发症减低。靶区剂量的提高必然导致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提高,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前学者们对局部晚期NSCLC预后相关因素的认定及其治疗方案的制定仍存在不同的意见。通过预后因素的分析,以期建立预后模型,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生存,减少因非最优化治疗方案所致毒副作用。长时间对大样本的病例进行随访,综合分析其临床预后因素,对进一步制定较符合局部晚期NSCLC病情的治疗方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本课题组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性及预后因素。 材料与方法:2002年4月至2008年12月在本课题组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包括本课题组发起或参与过的5个临床试验,即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后继以吉西他滨单药或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Ⅱ期随机试验,诱导化疗和紫杉醇每周同期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试验,DP剂量递增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试验,DP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局部晚期NSCLC放疗/PE方案化疗与放疗/PC方案化疗的临床研究,共119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及其它非小细胞癌类型;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伴或不伴诱导或巩固化疗;放射治疗采用CT模拟定位,包括CT—sim和3D—CRT。分析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预后因素。 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6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0%、20%,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53%、40%,1、3、5年无转移率分别为70%、45%、40%。毒副反应包括:WBC毒性3级9.2%,4级4.2%;放射性食管炎2级39.5%,3级7.6%;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级18.5%,3级5.0%,4级0.8%;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4.2%,3级3.4%,4级1.7%。 结论:同步放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采用提高了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的疗效。与我科既往使用二维放疗技术进行的序贯化放疗4年生存率11%相比,疗效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他文献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脑卒中后会遗留多种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多见,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脑卒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stromallymphopoietin,TSLP)在人角膜上皮组织及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cornealepithelialcells,HCECs)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诱导
第一部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目的①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讨血脑屏障在缺血再灌注后(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的病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在复杂性肾肿瘤手术中围手术期结果,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体会。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