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与学习者因素息息相关。学者Bandura(1977)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基本框架,并指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动态因素,随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变化。目前翻转课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模式探究以及实施效果,但关于翻转课堂中学生个体因素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1)调查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2)探究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首先,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自我效能感量表,并在验证其信效度之后用于调查重庆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英语翻转课堂学习者的整体自我效能感水平。然后,本研究通过量表结果以及参与者提供的人口学信息分析性别和专业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后,通过问卷和访谈进一步探究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其他因素。研究发现:(1)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的整体自我效能良好,其中学习者的课外环境自我效能感和课内学习行为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感最高,而课外学习能力和课外学习行为控制能力自我效能感最低。(2)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性别和专业对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影响。(3)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者的英语课堂焦虑,英语翻转课堂的在线任务、课内活动、学习者投入、在线学习平台,小组成员间合作,课外学习阶段教师反馈、在线视频质量(长度、难度和强度)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其他因素。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首先,教师可以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整体自我效能感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根据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整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参考本研究得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来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