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中期,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项新兴医学技术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已无疑成为当代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新亮点,是医学事业向前推进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主要涉及器官移植供受双方的利益和相应权利的保障及道德评判问题,当前在我国引起了公众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如果由器官移植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不能被社会充深刻认识并寻求有效解决方法的话,必将会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工作顺利开展和医学伦理学体系不断完善的一大现实性障碍。本文立足于社会现实背景,通过对人体器官异体移植中器官捐赠的供体、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以及社会相关机构面临的种种伦理问题予以系统分析,进而揭示这些伦理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广大公众在器官捐赠问题上受到原有伦理观念的束缚;二是由于现有的医学伦理学体系以及相关的道德援助和社会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导致该领域的道德教育和宣传工作出现偏差,器官移植伦理认证制度具有一定局限性等原因出现。因此要保证我国人体器官异体移植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获得社会的逐步认同和支持,应当从伦理学角度做出实质性努力,尽快确立人体器官异体移植的基本伦理原则,不断提升公民的伦理道德思想、加强针对人体器官移植医学伦理专题的研究、完善器官移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器官供体资源分配体系以及与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的法律法规。探讨这一新兴医学技术所蕴含的伦理意义,能更好把握我国器官移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各方面努力保障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逐渐步入良性轨道,促使民众理解其本质和归宿是为人民健康利益服务,在不断规范涉及到人体器官移植相关道德行为的同时,努力使这一尖端医学技术能够真正成为一门造福于人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