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清朝新政以来,国家的发展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不断从农村汲取资源,曾经自给自足,悠然安逸的农村生活被打破。直至现在,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使得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在乡村治理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在这当中,乡村空心化、乡村社会已失序、乡村文化断裂、农村社会治理失效尤其令人忧心。人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乡村已经被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抛在了身后,正气喘吁吁地奔跑在它狭长的影子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度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乡村治理问题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现代化进程面前,也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开始了加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城乡一体化的构思,在更为宏大的空间中加快二元体制的变革,在今天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进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现象,很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新乡村建设,礼贤下士,延聘饱学之士回乡,有的成功人士也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帮助延续传统文脉,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新乡贤作为一个时代新角色,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继承还是从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方面,其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层次,也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上面。本文立足于乡村治理,选取乡村治理中的“乡贤”为研究视角,试图回答当代“新乡贤”治理模式何以可能,何以可行,从而为“新乡贤”这一治理新模式提供学理依据。本文首先对乡贤、新乡贤、乡村治理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中在对乡村治理概念阐述的过程中,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乡村治理的回顾与评析,寻找乡村治理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规律即由控制型到自治型,再到合作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的内在变化。通过对当代治理困境的分析,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治理的主要困境就是乡村经济的脆弱性与乡村文化的贫瘠。然而,“新乡贤”治理模式的出现,让乡村治理这一困境看到了解决的希望。接下来重点探讨“新乡贤”治理模式这一新路径选择的可能性,试着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乡贤乡村治理变迁中的作用,回到当代,“新乡贤”的出现又让乡贤这一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气息的名词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新乡贤”治理模式无论是从历史的传承还是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方面都让其在乡村治理的大舞台上站住了脚跟。接下来就要理性分析这一乡村治理新模式背后各种力量的角力,在此基础上对这一乡村治理新模式如何可行作进一步思考,试图为新乡贤治理模式寻找可能性路径。